王贻芳:对撞机必须要建!花360亿怎么了?杨振宁:你考虑得太少( 二 )



对此 , 如今刚过五旬的王贻芳正处于职业生涯巅峰时期 , 也是投身科研创造成果的好时机 , 他的导师丁肇中教授就曾因对撞机而发现了J/ψ粒子 , 并成为知名的物理学家 。 也许正因如此 , 王贻芳深深感受到对撞机的作用 , 在导师的影响下对大型对撞机如此执着 。
王贻芳院士认为 , 粒子对撞机的成功建设 , 能够让我国在粒子对撞机领域领先其他国家 , 并且能够为我国培养出更多的高精尖人才 , 即便是要花上360亿又怎样 , 还是要建 。
同时王贻芳曾表示 , 在20年内 , 中国应该至少有3到5个上百亿级的科研项目 , 伴随科技实力提升的恰恰就是国家的国际地位 , 虽然大型对撞机是一次史无前例的挑战 , 但也是一次弥足珍贵的机遇 , 而大是30年难遇的一件好事 , 中国应当抓住机会 。



在他看来 , 如今中国在世界中的国际地位不断加强 , 但是最好最强大的设备却在欧美 , 这和中国的国际地位不相符 。 因此花1400亿人民币建造大型对撞机完全值得放手一搏 , 要是赌中那就赚大了 。 且对于未来中国能否建造大型对撞机 , 最核心的问题是中国科学家有没有勇气、能力以及社会大众的支持 , 而这也直接代表着中国中国的科技是否能够走到国际舞台中央 。
按照王贻芳的规划 , 中国的大型对撞机建设时间将放在2022-2032年 。 对此 , 杨振宁回应道未免把建造大型对撞机想得太过简单理想化了 , 在现实过程中 , 一切风险都是未知的 , 如果只是将建造对撞机提上日程去论 , 实在是欠缺考虑 。
整个科学界的选择题
无论是杨振宁的支持还是王贻芳的反对 , 他们给出的也都仅仅代表本人的看法 , 而不是最终的答案 。 改革开放以来 , 我国参与了许多重大国际大科学工程 , 这一路也经历了不少争议 , 每个人都各持一词 , 甚至有些问题常年未被解决 , 这次杨振宁和王贻芳的“对赌”或许也将持续下去 。



目前 , 关于大型对撞机的计划只是处于设想阶段 , 还没有任何方案和可行性论证 , 其技术难度系数也是物理学有史以来从未出现过的 。 不仅是技术在成本资源上也需要很大的突破和挑战 , 除此外还需要获得其他国家的投资支持 。 这样重大的项目 , 若稍有不慎 , 丝毫误差便足以导致前功尽弃 , 一切心血资源都将付诸东流 。
因此这一难题 , 即使是业内人士也无法准确地做出判断 , 这样的决定不亚于赌博 。 杨振宁和王贻芳两人争论了足足有四年 , 各界对此也都各说纷纭 。
早在上个世纪50年代 , 世界上就有人开始进行建造对撞机的构想 , 但迫于各种条件的限制 , 无法将其纳入计划中 , 直到1961年才有了两台对撞机被投入使用 , 只不过当时的建造成本非常低 , 而这也为人类建造更大更强的对撞机奠定了基础 。


【王贻芳:对撞机必须要建!花360亿怎么了?杨振宁:你考虑得太少】
在未来 , 若我国的大型对撞机研究出了成果 , 则意味着中国科技将有机会领先西方 , 但是即使如此 , 恐怕也只是停留在基础理论阶段 , 并非实用技术 。 而一旦失败 , 损失财力物力之外 , 各个合作国一拍而散 , 恐怕最后只落得中国为这巨大的失败背锅 。
所以 , 决定国家命运的核心技术并不简单地靠砸钱就可以 , 这个所谓的机遇是否真的应该及时付诸行动 , 需要十分周全的考虑和验证 , 结果如何还有待科学界最终的商榷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