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 , 为期三个月的“国宝回家——宁乡首届青铜文化艺术节”在炭河里青铜博物馆启动 , 再次将世人的目光聚焦在宁乡这片神奇而古老的土地上 , 集中展示青铜文明之美 。
新时代 , 如何提高文物研究阐释和展示传播水平、更好更美地讲好文明故事 , 是当下博物馆值得研究的新课题 。
打开“青铜穿越”微信小程序 , 扫描炭河里青铜博物馆内“四羊方尊”上的羊头装饰 , 看着青铜器的“前世今生” , “黑科技”让游客惊叹不已 。 这是宁乡依托5G云网底座 , 结合XR空间计算能力 , 首次在湖南数字化展示“四羊方尊”等国宝文物 , 带给游客在博物馆寻宝的独特乐趣 。
用新媒体手段让文物“活”起来 , 在宁乡市网信办的指导下 , 宁乡新媒体协会会员根据各自平台特点策划推出了包含推文、短视频、海报等系列新媒体作品 , 多平台同步推送 , 形成立体式传播效果 。 盘古文化从拟人的角度塑造“三王齐聚”对话场景;趣嗨影视以国潮画风游尽千年文明;航拍突围哥以航拍+内景形式给网友带来视觉盛宴;宁乡帮、宁乡圈以图文形式向网友送上游玩攻略;直播宁乡通过追寻红色博物馆里一双木屐讲述何叔衡烈士的悲壮故事……一系列“新玩法”让传统旅游景点充满了新鲜活力 , 为游客带去新体验 。
宁乡炭河古城 。
宁乡灰汤温泉 。
“线上+”引来流量人气新活力
发展智慧旅游正当其时 , 大数据与旅游的结合 , 不仅激发了传统旅游的活力 , 还加速对旅游服务的深耕与创新 , 推动宁乡旅游收入和线上流量的双增长 。
对于地处长沙西部、曾是“山区”代名词的宁乡来说 , 青山环绕、绿树成荫的美景曾经“养在深闺人未识” 。 如今 , 依托“大数据+” , 推进“智慧旅游”便民服务系统建设 , 宁乡的山山水水实现了“天下谁人不识君” 。
【长沙|和“数字”一起旅行 “心宁之乡”写就更多“美好时光”】黄材镇《炭河千古情》演出现场几乎座无虚席、沩山康养年俗文化节游人如织、灰汤温泉让游客纷至沓来 。 “我们是自驾来的 , 这里山美水美 , 而且在手机app上就能看到这里的特色门店、联系人等 , 特别方便 。 ”这个暑假 , 来自株洲的熊先生和家人一起过来听了戏 , 还买了些土特产 。 这是游客远道来宁乡体验智慧旅游的缩影 。
宁乡持续开发“神水灰汤·度假天堂”“千年茶旅·康养沩山”“青铜小镇、文旅黄材”等智慧旅游线上项目 , 指尖点一点 , 景区介绍、周边美食、酒店推荐等一一在线上呈现 , 让游客“身未动、心已远” 。
道林古镇主题剧目《千年铁魂·湖南人》 , 主打节目为享誉国内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打铁花” 。
尤其是今年以来 , 宁乡以“心宁之乡 , 美好时光”为主题 , 设计了推出“春踏花径、夏嬉山水、秋收硕果、冬品丰年”四个篇章共计36个节会活动 。 一年四季 , 文化与节会的巧妙融合 , 为游客带来独具宁乡特色的游玩体验 , 也打响“把周末交给宁乡”的文旅品牌 。
在新媒体传播环境下 , 宁乡文旅不断拓展品牌在线上的传播渠道 , 形成微博、小红书、抖音、快手等全媒体矩阵 , 多维度、多领域发布相关资讯 , 不断提高传播力和影响力 。 近年来 , 宁乡推出《光之美-宁乡最美十二时辰》等宁乡旅游景区原创短视频113个 , 组织的“抖游宁乡”短视频大赛话题总播放量超3.6亿 , 让“心宁之乡”出圈 。
随着智慧文旅效应不断释放 , 宁乡旅游业呈现一片欣欣向荣之态势 。 近5年 , 全市实现旅游产业投入112.93亿元 , 营收20.37亿元 , 税收1.56亿元 , 就业1万余人 。 宁乡 , 正乘着文旅融合发展的东风 , 绽放满园芬芳 , 散发出无穷的魅力 , 成为更多人心中的“诗和远方” 。
来源:红网作者:姚宇超 李濯雪编辑:彭佩
推荐阅读
- 日照|日照旅行——三天两夜亲自体验,跟着避坑指南玩的更尽兴!
- 旅行|新疆赛里木湖自驾游攻略
- 露营|中山四路已然是一片热门商圈与名胜古迹,西南大学旧址如今是成都最具存在感的景点
- 旅行|从小镇做题家到独立摄影师,他环球旅行60余国,作品屡获国际奖项
- 旅行|文旅惠报丨驻马店方特熊出没旅游度假区开工建设
- 草原|一生仅一次的旅程!119天37800公里,穿越18个省市区,圆环华之梦
- 旅行|东北地区是中国最大的工业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