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点炸瞎自己的眼睛,中毒到医院抢救……他拉出了中国第一根光纤( 二 )


赵梓森没有放弃自主创新之路 , 拉出第一根光纤之后 , 他和团队又历经近三年的试制探索 , 于1980年4月使拉制出的长波长光纤最低损耗值在1.55nm处达到0.29dB/km , 最终达到实践应用的要求 。 在赵梓森及其团队努力下 , 长江激光终于生产出我国第一个享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长波长半导体激光器 , 成功摆脱了对国外技术的依赖 。
之后 , 随着半导体集成块研发取得突破 , 通信机问题也很快得到解决 。 赵梓森及其团队利用集成块研制出了数字式通信机(PCM机)二代机和三代机 。 自此 , 光纤通信开始真正进入商用检验 。

1987年 , 赵梓森在光缆现场指导工人工作(左三)
针对光纤在长距离传输时发生的意外断裂情况 , 赵梓森无数次从睡梦中被叫醒 , 赶往几十公里外寻找断点、修理光纤 。 若干年后 , 曾经的同事、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总顾问毛谦谈起光纤通信实用化阶段的艰辛时 , 印象最深的还是一次次不分昼夜、不分寒暑随叫随到的检修 。 当时已是院领导的赵梓森每次都和20多个同事挤在一辆8人座的面包车里到处奔波 。

晚年的赵梓森在拉小提琴
赵梓森对于名利看得很淡 , 他最大的梦想就是为国家做贡献 。 每当有人敬称他为“中国光纤之父”时 , 赵梓森都会摆摆手说 , “就是我不搞光纤 , 还有别人会搞光纤光纤是世界发展的方向 , 谁都会跟着来 , 我只是先走了一步而已 。 ”“只要我做的事情能对老百姓 , 对社会有用 , 我就很高兴了 。 ”
武汉光谷如今已成为世界最大的光纤光缆生产基地 , 部分光通信领域已领先全球 。 而赵梓森却并不知足 , 他表示:“中国现在的光纤 , 已占世界光纤市场的半壁江山 。 接下来 , 我们要使用新材料 , 做更高水平的光纤 , 继续在世界领跑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