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岛|海湾旅游区:凝聚“上”的精神 彰显“美”的气质 延伸“海”的格局 拥抱“湾”的愿景( 二 )



打好人民幸福“持久战” , 绘就民生“好版图” 。 海湾旅游区坚持“人民至上”理念 , 聚焦群众急难愁和愿思盼 , 不断夯实民生底线、增进民生福祉 , 打造品质民生 , 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提升了 , 先后荣获奉贤区街镇高峰杯——民生发展杯和三生融合杯 。 基础设施更加便民 , 建成了网红图书馆、七棵树生活驿站等一批民生项目 , 开放了妇女儿童之家、市民益智健身点等功能性项目 。 交通路网更加完善 , 改造提升了20多年来未能拓宽的城区主干道奉炮公路 , 新建了学苑路、学富路等学校周边配套道路 。 教育资源更加均衡 , 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奉贤实验小学挂牌成立、中学建成开学 , 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奉贤实验小学和第四附属中学改扩建项目规划调整获市政府批复 , 明年也将纳入区教育局建设项目 。 医疗卫生更加健全 , 高博医学(血液病)上海研究中心落成 ,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成并启用 。 社会事业更加繁荣 , 创新创业有特色、双拥工作有亮点、美育工程有成果、文体活动有佳绩 , 荣获“2021中国体育旅游精品线路”“上海市爱国拥军模范单位”“2016-2020年度奉贤区体育事业特殊贡献奖”等多项荣誉 。
打好绿色低碳“攻坚战” , 绘就生态“美景图” 。 海湾旅游区坚持“两山”理念 , 以“双碳”战略和“国家生态园林城区”“国家森林城市”建设为抓手 , 深入推进“水天一色”工程 , 切实做好水质改善、绿化建设、环境整治等各项工作 , 荣获上海市无违建示范街镇、上海市河湖长制示范街镇、上海市生活垃圾示范街镇等荣誉 , 不断打好上美海湾生态底色 。 水环境面貌有效改善 。 扎实开展河道水质提升 , 水体优Ⅲ比例超90% , 辖区水质保持全区前列;积极推进最美河道建设 , 人民塘河、奉新新农河分别获“市最佳整治河道”“市最美河道”称号 。 绿化建设持续推进 。 建成了集园林、步道、广场于一体的178亩南闸公园 , 实现口袋公园全覆盖 , 打造15分钟公园生态圈;以加拿利海藻等珍贵树种为特色 , 改造升级海湾路生态轴 , 形成蓝绿交织的绿化体系 。 市容环境不断提升 。 有序推进“三线百路整治”“美丽街区”工程 , 完成海思路、农贸市场沿线路段专项整治及奉炮公路“美丽街区”创建 , 打造海鸥路、海湾路、海泉路等特色街区 , 形成“一街即一景”城市风貌 。
畅想·海旅

潮平岸阔 , 风正帆悬 。 面向未来 , 海湾旅游区将深入贯彻落实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和区第五次党代会精神 , 紧紧围绕“四新四大”实践路径 , 跨界、破圈、超越 , 实现从“少年海湾向青春海湾”的美丽蝶变 , 书写“奉贤美、奉贤强”的华丽篇章 。

大生态上 , 聚焦“唯一到唯美” , 打造“蓝绿交融”生态底色 。 丰富“生态+、+生态”内涵 , 构建回归自然、自然而然的生态格局 , 打造“生态宜居的水绿之城” 。 一是以城市水系为核心、以生态空间为引导 , 发挥金汇港城市功能服务轴作用 , 加强生态修复与环境综合治理 , 构建“蓝绿交融”的杭州湾生态廊道;二是积极推进田、林、路、水、宅建设 , 打造更具城市温度、更具人文内涵、更有归属感的公园城市 , 营造“城在园中 园在城中”的城乡生态新体验;三是充分挖掘生态和资源优势 , “点、线、面”串联结合 , 形成以生态旅游、滨海休闲为特色的旅游精品路线 , 打造南上海滨海旅游新标杆 。

大交通上 , 聚焦“开通到开放” , 打造“四通八达”交通脉络 。 充分发挥“开路先锋”精神 , 利用海湾地区临海、近湾优势 , 立足上海南部、杭州湾北岸“两个扇面” , 东侧向浦东机场、洋山方向延伸 , 促进与临港地区联动发展;西侧依托沪通铁路等国铁线、沪甬、沪舟甬两大跨海通道 , 强化与长三角城市互联互通 , 构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 同时 , 以“三区两镇联动”发展为契机 , 加快海湾快线与轨交5号线南延伸段的衔接 , 配合奉贤南部地区交通枢纽建设 , 打造长三角、杭州湾协同的新节点 。

大民生上 , 聚焦“愿景到实景” , 打造“优质均衡”民生工程 。 立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打造“三生融合”示范区 。 一是塑造城市新形象 , 加快城市更新 , 推动新港村整体动迁、土地出让、公租房和安置房建设 , 实现职住平衡 。 二是着力提升城市能级 , 高质量高标准完善住房、教育、卫生、文化等配套设施 , 引进优质的教育和医疗资源 , 实现以城留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