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发现 , 无论是吸烟或不吸烟 , 随着年龄的增长 , DNA突变(单核苷酸变异和小的DNA片段插入和缺失)都会在体内积累 。 不同的是 , 吸烟者的细胞以更高的频率在发生突变 , 每个细胞每年发生91个单核苷酸变异;而非吸烟者 , 每个细胞每一年只会新增28个单核苷酸变异 。
?而进一步探究吸烟量与体细胞突变的关系时 , 研究人员却得到了一个意外的发现:体细胞突变随着吸烟包·年数(1包年定义为每天吸20支烟/年)的增加呈直线增长 , 但当吸烟包·年数达到23之后 , 体细胞突变数量停止上升 , 趋向于平稳甚至下滑 。
换句话说 , 那些吸烟“最凶”的人 , 他们的DNA突变风险并没有像想象中那样达到最高 , 这或许也解释了为什么很多“老烟枪”能够逃过肺癌一劫 。
但是 ,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对此 , 研究人员作出解释:这或许是因为重度吸烟者有着更强大的DNA损伤修复系统 , 能够抑制进一步的DNA突变积累 , 修复大量因吸烟带来的DNA突变 。 此外 , 还可能与他们能够迅速代谢掉香烟中的有害物质有关 , 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致癌风险 。
但需要注意的是 , 这项研究并不是给吸烟找借口 , 而是为了探究DNA修复能力与肺癌风险之间的联系 。 可以明确的是 , 只要吸烟 , 伤害就一定存在 。 而想要远离伤害 , 唯一的办法就是永不抽烟和尽早戒烟 。
?三、只要戒烟 , 身体就会有好处
长期吸烟的人都知道 , 烟之所以难戒 , 主要是因为有瘾 。 一旦烟瘾犯了 , 浑身难受 , 戒烟也就无从谈起 , 如果你想知道自己的烟瘾大不大 , 这里有6个对照项 , 可以自测一下 。
在过去一年内有:
1.强烈渴求吸烟;
2.难以控制吸烟行为;
3.当停止吸烟或减少吸烟量后 , 出现戒断症状;
4.出现烟草耐受表现 , 即需要增加吸烟量才能获得过去吸较少量烟即可获得的感受;
5.为吸烟而放弃或减少其他活动及喜好;
6.不顾吸烟的危害而坚持吸烟;
若出现三项及以上 , 即可诊断为烟草依赖 。
通过以上这六道题 , 可以大概了解自己的烟瘾目前处于一个怎样的程度 。 确定了烟瘾等级 , 才可以更直观地知道吸烟对身体带来的危害 , 也有助于判断自己能否快速戒烟 。
?1、越早戒烟越好
2021年 , 《美国医学会肿瘤学杂志》上一项研究表明:相比从不吸烟的人 , 如果能在15-34岁成功戒烟 , 戒烟者可以将癌症死亡风险降低到与不吸烟者差不多的水平 。 而如果在35-44岁成功戒烟 , 风险可降低到89%;45岁至54岁成功戒烟 , 风险可降低到78%;即便到55-64岁再戒烟成功 , 也可以将过量风险降低近一半 。
可见 , 只要戒烟就一定有好处 , 而时间越早好处也越明显 。
2、如何成功戒烟?
不管烟瘾处于何等程度 , 立即戒烟都是最明智的选择 。 戒烟需要毅力 , 但光靠个人意志力与烟瘾战斗 , 实现永久戒烟的几率只有3% 。 那么戒烟 , 到底有什么有效方法?
首先 , 烟瘾不大者 , 可自制一个戒烟计划 , 扔掉所有与烟有关的东西 , 同时避免看见他人在自己面前吸烟 , 为自己创造一个良好的戒烟环境 。
对于烟瘾大的人来说 , 突然戒烟可能会让身体产生不适 , 此时就要主动寻求医学帮助 。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定义 , 烟草依赖是一种慢性疾病 , 需要专业医师进行治疗 。 有戒烟意愿的人可以前往戒烟门诊 , 以慢病管理的方式进行全程戒烟管理 。
吸烟者还可以使用临床推荐的戒烟药物 。 这些戒烟药物分为尼古丁替代疗法药物和非尼古丁类药物两类 。 联合使用药物或联合心理干预和药物治疗可提高戒烟成功率 , 但注意需谨遵医嘱 。
?参考资料:
[1
刘敏.医院的控烟参与[J
.中国医院院长201913:24-26.
[2
张珺珺.饭后七个习惯伤健康[J
.安全与健康201801:55.
[3
张薇.“高压一族”晨起吸烟危害更甚[J
.保健时报2012.
【Nature子刊:抽烟23年后,患癌风险不增反降,可以继续抽烟了?】未经作者允许授权 , 禁止转载
推荐阅读
- 反人类的研究!美国科学家研制新病毒,死亡率高达80%
- 一份合同将我国探月工程花的钱都报销了!阿联酋因何豪掷350亿?
- Nature:彭隽敏团队揭示RNA剪接缺陷导致阿尔茨海默症的新机制
- 人类的天赋技能是什么?
- 今天,一只“变形机器龟”登上Nature封面
- 颠覆性发现!中世纪时期就有了“纳米材料”!
- 男子为了戒烟,竟然在加油站坐了一天,网友:想把加油站当戒烟所
- Nature:研究人员可使激光自我组织,并随时调节结构
- Nature子刊:研究人员演示了集成Pockels激光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