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12岁女孩跳楼身亡,遗书曝光:孩子犯了错,不要把他逼上绝路( 二 )


有一次 , 几个男同学围在一起闹着玩 。
结果不知道怎么回事 , 撞碎了教室后门的一块玻璃 。
老师来了以后 , 二话不说就认定是那位男同学的责任 , 男同学不愿承认 , 老师就找了他的家长 。
虽然最后他的家长赔了钱 , 但这件事对他的影响却再也消除不掉 。
原本成绩不错的他开始逃课、泡网吧 , 最后勉勉强强考了一所技校 。
再次见到他的时候 , 他已经沦为了一个街头小混混 。
一个孩子犯错误的时候 , 正是他最需要帮助的时候 。
大人对待错误的反应 , 决定了孩子遇到的 , 到底是救命稻草 , 还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

一个犯错的孩子 , 同样是一个需要尊严的人
去年9月17日 , 武汉江夏一中内 , 几个男生因为在学校玩扑克牌 , 被老师逮住 , 叫了家长 。
其中一位男孩的妈妈赶到后 , 二话不说就是一记耳光 。
随后 , 她一会儿用力掐住儿子的脖子 , 一会儿又对着儿子指指点点 , 嘴里还嘟囔着什么 。

批评完孩子后 , 这位妈妈便消失在了走廊的尽头 。
随后的两分钟里 , 男孩先是木然地望着妈妈离开的方向 , 接着又看了看周围的老师和同学 。
最后 , 他回头望了一眼身后 。
然后转身 , 爬上栏杆 , 从5楼 , 纵身一跃 。

或许男孩的妈妈 , 只是想给孩子留个教训 。
但她却忽略了 , 对于十几岁的孩子而言 , 他们最看重的 , 莫过于在同龄人面前的自尊 。
当孩子的自尊心千疮百孔的那一刻 , 也就是他放弃自己的时刻 。
《正面管教》的作者简·尼尔森说:


“赢得十几岁孩子的最好方法 , 是以和善、坚定、尊重的态度 , 先和他们站在一边 。
让孩子在被理解的支撑中 , 得到自尊感和归属感 。 ”
面对犯错的孩子时 , 如果能帮他守住尊严 , 事情的结局也会悄然改变 。
作家麦家的化学老师 , 就是一位懂得给孩子尊严的老师:
有一次化学考试 , 老师出的题特别难 。 大家对完标准答案后 , 都发现自己考得很差 。
这时候 , 副校长突然把化学老师叫走了 。
麦家见状 , 心生一计 , 趁着老师不在 , 偷偷改了自己试卷上的答案 。
结果当天就被老师发现 , 私下教育了一番 。
第二天 , 麦家惶恐不已 , 他本以为老师会通报学校 , 让他接受处分 。 可谁知几天过去了 , 谁也没有提起过这件事 。
直到化学老师调任新职 , 麦家收到了一封信 , 信上写着:

“你那次考试实际得分应该是43分 , 这本来已经是全班最高分 , 但你改到了67分 , 太过明显 , 是你的愚蠢让它变成了负分 。
我希望这是你的第一次 , 也是最后一次 。 ”
当孩子犯错误时 , 想要给他一个教训 , 其实很简单 , 当众责备他 , 让他下不来台就够了 。
但想要教育他 , 让他从错误中收获成长 , 却需要一点智慧 。
是非对错很重要 。
但把孩子当成一个平等独立的人 , 呵护他的自尊心往往更重要 。

无论如何请和孩子站在一起

“再见啦 , 这个可爱的世界 。
我没有早恋 , 也没有作弊 , 请不要无端怀疑我了 。 ”

这是高三女孩欣欣跳河自杀前 , 留给这个世界的最后一句话 。
在初冬的深夜里 , 这个女孩熨好了衣服 , 整理好了房间 , 还更新了自己的微博和朋友圈 。
凌晨4点 , 她来到了河边 , 纵身跳入冰冷的河水中 。
次日上午10点 , 欣欣的遗体被打捞上岸 。
随后 , 媒体曝光了欣欣和朋友的聊天记录 , 里面多次提及老师对欣欣的怀疑和伤害——
“考好了是作弊 , 考不好是早恋 。 ”

欣欣的表哥称 , 欣欣曾向父亲说起自己被老师怀疑的事情 , 老师也曾因为早恋的事情给父亲打过电话 。
但最终 , 父亲还是没能听懂欣欣的求救讯号 。
我无意指责欣欣的老师或父母 , 只是无比心疼那个孤立无援的女孩 。
如果老师能够再多给她一点信任 , 如果父亲能够再多给她一点关注 , 那么一切的一切 , 是不是就都会不一样了?
只可惜 , 生活从没有“如果”二字 。
特蕾莎修女说:

“我们以为贫穷就是饥饿、衣不蔽体和没有房屋 , 然而最大的贫穷却是不被需要、没有爱和不被信任 。 ”
对一个孩子而言 , 最深的绝望 , 不是被怀疑作弊 , 也不是被指控早恋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