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豆瓣9.3,多少人羡慕他的旅行( 三 )


星野道夫摄影作品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授权
找到另一种时间
41岁时 , 星野道夫和妻子荻谷直子成婚 , 一起搬到他在3年前于费尔班克斯自己盖的小屋中生活 。
星野道夫最后的旅程将视野转向了极北地区人们的创世神话 , 在《家庭画报》杂志上连载专栏《森林、冰河与鲸:探访渡鸦传说》 。 星野这个专栏中像一个野生人类学家 , 在博物馆和遗迹之间往返 。
《北方的纳努克》剧照 。
在夏洛特皇后岛古老的弃用图腾柱林立的荒野 , 远离现代村庄 , 生活在祖先留下的圣地的守望者对于将古老的图腾柱保护在博物馆中的行为十分不解:
“他们为什么非要把图腾柱保存下来 , 以至于要把跟这片士地紧密相连的灵物搬去毫无意义的地方?我们一直觉得 , 就算有朝一日图腾柱彻底腐朽 , 森林扩张到海岸 , 让一切消失在大自然中 , 也完全没有问题 。 到时候 , 那里就成了永远的圣地了 。 为什么他们总也理解不了呢?”
这和四方田犬彦的“摩灭”哲学不谋而合 , 他认为让万事万物在被使用中走向损毁是一种“权力” 。
穿梭在这两个世界中的星野对此有着更深的感受:
“认为肉眼可见的东西才有价值”的社会和 “能从肉眼看不见的东西里读出价值”的社会 , 差别就在这儿 。 而且后者的观念对我产生了强烈的吸引力 。 在黑夜中 , 肉眼看不见的生命所释放出的气息不也更本源吗?”
以不同的角度斜立在海滨的图腾柱早已布满青苔 , 表面的图案也残破不全 , 它们还能存在多久呢?星野和同来参观的朋友认为它们还能存在20年 , “反正才20年 , 我们应该能活到那个时候啊!”
星野道夫摄影作品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授权
在1996年大马哈鱼洄游的季节 , 星野道夫在勘察加半岛野外的帐篷中遭遇棕熊袭击 , 不幸罹难 。
事故发生前 , 同行的人在附近发现了棕熊的踪迹 , 劝他住在小屋中 , 但星野执意要在小屋几米外的地方独自搭帐篷睡觉 , 他的理由是“这个时期鲑鱼洄游 , 食物很丰富 , 棕熊不会袭击” , 这个判断是正确的 。 但意料之外的是 , 袭击星野的棕熊是当地电视台社长喂养的 , 知道人类带来食物的味道 , 但这一年大马哈鱼的洄游延迟导致其食物短缺 。
星野道夫摄影作品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授权
星野道夫的随笔里 , 很少出现迷茫与不确定 , 他也曾回想 , 如果没有做出来到阿拉斯加的选择 , 他的生活会是什么样 。 “我们一天天地活着 , 而就在同一个瞬间 , 另一种时间也的的确确在缓慢地流动着 。 ”
对于这条路上的星野道夫 , 另一种时间是早已看不见漫天星辰的东京夜空 。
【旅行|豆瓣9.3,多少人羡慕他的旅行】洄游的大马哈鱼知不知道白令海峡旁有守着它们准备饱腹一顿的棕熊 , 而星野在一次次旅途中 , 是否有着和大马哈鱼一样的觉悟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