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镇|我们为什么还没有离开旅游业?( 二 )


最可笑的的事情是疫控政策不统一 , 都江堰在今年四五月要求提供48小时核酸 , 但客人到达后发现核酸必须是在都江堰市做的 , 成都市做的不符标准 , 被弹窗 。 要知道都江堰是成都市的一个县级市 。 最后 , 我们只能赔付游客 。

这三年来就没有开心的时刻 , 基本都在焦虑当中度过 , 三年体重长30斤 , 一年涨10斤 , 为什么?每天都很焦虑 , 三年来几乎80%的晚上都是凌晨两点后才睡 。 直至今年8月开始才调到12点前 。 压力特别大 , 因为不知道风险从什么地方来 , 也不知道明天是什么情况 , 但很多费用得继续花下去 。
绝望倒也还谈不上 , 难过的是辞退第二批员工 。 辞退第一批时多数业绩不好;但第二批员工工作都做得不错 , 就感觉深深地对不起人家 。 我们现在离职率特别高 , 几乎全部员工都是新招的 , 因为单量不稳定 , 大家进来干几天 , 感觉没有希望 , 就迅速离职 。 没有生意时一开始还能开基本工资 , 后来只能发最低生活保障 。 今年七八月旺季时 , 招人非常困难 , 在网上找简历 , 给应聘者打电话 , 他们听也不听 , 直接就挂电话 , 毕竟旅游已经是特困行业了 , 确实未来风雨难测 。 离职的女员工很多基本回老家生孩子了 。 有的转做房地产 , 链家之类 , 有的已经跳了好几次槽 。

作为旅行社 , 我们之所以还能活着是因为当初不冒进 , 在疫情前就定下“三不碰”:第一不碰酒店 , 不包间夜 , 因为不擅长;第二不碰餐饮 , 所有线路不含餐;第三个不做包机和包专列 , 因为不熟 。 如果我们做了 , 现在肯定就已“死翘翘” 。
一开始2016年我们做长线运动旅游 , 亏了两年后自2018年开始做长距离一日游 , 营收上升了很多倍 。 这是因为高铁等大交通发达之后 , 旅游产品会越来越碎片化 , 一日游路线大受欢迎 。 疫情前的2018-19年一天最高营达十几万 , 最少也有1万 , 而我们员工最多时只有11个人 。 这是因为我们有来自华为的技术合伙人 , 开发了一个系统 , 能直接把携程、飞猪、马蜂窝、去哪儿等平台上的订单自动抓取过来 , 之后按照特定标准自动归类 , 然后和领队绑定 , 直接派出 , 速度非常快 。
未来我们应该活得下去 , 活得多好就得看市场情况 。 一日游我们目前只做了贵州、重庆、四川 , 明年会要扩到更多城市 , 比如:云南、江苏、新疆等等 。 一方面是为了降低风险 , 不可能几个地方同时有疫情;另一方面现在进入难度更小 , 更容易找到性价比高的领队和司机 。

目前是淡季 , 我们主要做三个事情:首先是研发更多线路并进行领队培训 , 包括引流款、形象款和爆款 , 其中爆款都是深度游 , 我们只在私域出售 , 比如:防空洞主题线路;第二完善知识产权 , 商标化和品牌化;第三 , 做好内容攻略引流 , 各大平台分发 。 支出上现在都在吃老本 。 在节流上 , 现在开发新线路不再自己开车 , 而是坐公交车去 。 以往实地踩点至少要两次 , 现在是先在网上做好攻略 , 争取一次踩线成功 。 我们还把大办公室换到更小的办公室 , 只有40多平方 , 员工也只有几个人 。
我身边的朋友让我早转行的特别多 , 甚至愿意给我投钱去做新项目 , 我都没有答应 。 现在市场整体都不好 , 不仅仅是旅游 , 日子难过的行业特别多 , 转行不代表就能转好;其次 , 我们已经入门旅游行业 , 其中有大量时间和金钱学费 , 不能轻言放弃;第三 , 我们已经完成了技术化 , 优化了服务流程和标准 , 一套规范的系统做起来不容易 , 只有真正扎根下去 , 才能慢慢做出来 。 我想不管未来市场好坏 , 我们都是在绝望中寻找希望 。
在绝望和感动中做深做透
循美文化旅游有限公司CEO吕伟兵
我们品牌第一家店在2016年开业 , 从流量端入手 , 开在景区周边 。 但很快发现流量端太卷 , 价格卷 , 产品卷……自2019年开始我们与中国扶贫基金会 , 也就是现在的乡村发展基金会合作 , 真正走进乡村 。

(图源:循美文旅)
2020年我们很快对乡村度假产品逻辑“民宿即目的地”理解得较为透彻 。 这三年 , 我们走了13个省 , 29个城市 , 63个乡村 。 目前项目集中于贵州和河南 , 广东大湾区有个项目将在11月底12月初开业 。 每家合作的民宿有客房20-30间 , 今年我们开业了6个项目 , 其中4个是今年接触今年就实现开业 。 最快的项目 , 是与华侨城合作的 , 从接触洽谈到交付90天实现开业 。 对方是因为偶然两次走访我们做的项目 , 然后找到店长要到我的微信开始洽谈合作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