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岁包治百病的传说是真的?科学家:和蘑菇类似,误食中毒丧命!( 二 )



辽宁东港市的农民王某某也在这一年发现了一只太岁 , 重量估计有140斤左右 , 是近代发现的最重的一只!因为民间传说太岁有很高的药用价值 , 所以这只太岁被切成块卖掉 , 单价是1万元/斤 , 王某某也因此发了一笔财 。
似乎2015年的太岁格外活跃 , 全国多个省市出现太岁 , 着实让人啧啧称奇 。
大多数太岁被发现后 , 都被买走入药 , 医治疑难杂症或者滋补养生 , 可是这么做真的有科学依据吗?

太岁的真实身份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描写到:“肉芝状如肉 , 附于大石 , 头尾具有 , 乃生物也 。 ”并详细描述了颜色 , 说明当时出现的太岁很多 。
《神农百草经》则直接写药用价值:”“肉灵芝 , 无毒 , 补中 , 益精气 , 增智慧 , 治胸中结 , 久服轻身不老 。 ”可见凶神已然成为名贵药材 , 甚至修仙的食补佳品 。
相传尧舜禹三位任君都活了百岁以上 , 和他们经常吃太岁分不开关系 , 不过这些是民间传说 , 不足为信 。
现代科学家对太岁的研究一直没有停止 , 好在市面上出现的太岁很多'才让神秘面纱终于被揭开 。

1992年陕西渭河一场暴雨打破一家农户的平静 , 当家老汉路过河边发现了一块白色的“肉” , 带回家后不腐不烂 , 几十天后竟然长大了一圈!老汉又惊又怕 , 就上报给了政府 。 政府的专家团队根据这块肉的特性作出判断 , 这就是传说中的太岁!
这就是大名鼎鼎的建国后首次发现太岁实物事件 , 此后日本天皇访华 , 还专程赶到陕西 , 只为一瞩风采 。
专家也用这个太岁标本进行化验分析 , 试图找出太岁的奥秘 。 几个月后 , 专家给出了一个无奈的结论 , 分析表明太岁里有三分之一是黏菌 , 其他部分不明 。

我们先来看下黏菌是什么 , 这是一种介于动物和真菌之间的生物 , 靠吃腐烂的东西为生 , 生活在潮湿温暖的地方 。 由于黏菌最初长成时会形成一层黏黏的东西 , 因此得名 。
那么太岁另外的三分之二是什么呢?经过近20年的研究 , 得利于实验器材的进步等因素 , 专家们终于知道了太岁的组成 。 原来剩下的部分中 , 大部分是细菌和真菌 , 还有很少部分多糖 。
太岁可以通过黏菌进食 , 也可以通过真菌进行光合作用 , 理论上是可以继续进化的 , 比如变成动物或者植物 。 但是这个进化过程神秘地卡在了某个点上 , 保持在了现在的形态 , 科学上对此有个专有名词——盲支 。
既然太岁的构成清楚了 , 是否能够入药也就有了一定说法 。

可能中毒的“蘑菇”地球上的真菌数量在150-200万种之间 , 人类认知的只有5%左右 , 大量的真菌特性我们都不得而知 。 太岁的组成部分大部分是真菌 , 而这些真菌组成非常复杂 , 短时间内无法全部验明正身 。
而真菌很多是有毒的 , 一旦食用过多 , 就会完成神经麻痹、致幻等中毒现象 , 得不到及时医治 , 很有可能会有生命危险 。

太岁的传说多到数不清 , 食疗部分解释通了 , 相信与人灾祸的说法也显得没那么可信了 。
太岁害人的说法可能不用担心 , 捡到的人反而会因为卖掉它发一笔横财 , 怎么看也是福神 。 至于入药则更加不靠谱 , 和吃蘑菇一样 , 碰到无毒的运气好 , 碰到有毒的“躺板板” 。 科学生活 , 不要自己瞎折腾了 。
作者:旧时梦话             校稿:川川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