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业|享个清福!到少有人知的峙峪看看漫山红叶,喝喝住山人清茶( 二 )


这诗句把罗曼蒂克和佛教教义结合在一起 , 我喜欢 , 如果有高僧大德能给我讲讲这个蕴意 , 就好了 。


这一条路安静得不像话 , 穿行在高大的杨树林里 , 心里满是幸福 。

过了上峙峪村 , 一直到水泥路的尽头 , 就是大名鼎鼎的佛山寺 , 说是大名鼎鼎 , 其实我也是第一次知道 。
佛山寺在沟道的一个拐弯处 , 门口的路和停车场都是搭建在溪流上的(其实这一条水泥路大部分很多地方都是半搭在溪流上) 。


在辉煌的大门前 , 看着很壮观的 。 庙里的殿堂依山而上 , 填坑打夯、石柱悬梁、镂空衔接 , 这工程量还是很大的 。


我去过很多山里的寺庙 , 一般都是在一块较大的平地上 , 但是这个却直接搭建在山坡上 , 真是不容易 。


据说主持和尚从山西五台山策杖到终南山 , 发心修庙 , 陆陆续续到2011年才基本完工 , 现在还有一些小小的建设 。
“佛山寺”每年3月16日的庙会活动 , 是汤峪镇闻名的净土道场 。

在寺院旁边的大门口和师父打问 , 说疫情原因不能参拜 , 只好就在外面给高大的地藏王菩萨敬个礼 , 离去 。
满山红叶满山诗从佛山寺开始就要徒步 , 转过弯 , 回看佛山寺更为壮观 。 原来寺庙不仅在沟道有建筑 , 整个小山包都有 , 有说佛山寺座落在山峰环绕的莲花之中 , 如果从高空看效果明显 , 因为四周的高山环保着佛山寺的小山包 。

路边不远有个茅棚 , 台阶收拾得很美 , 住山的是个勤快人 , 想下来的时候再去聊聊天 。

我们沿着小溪一侧的小径往上 , 望着沟道另一侧红叶如云 。 真是没过多长时间 , 南山的红叶就如此漂亮 。


记得去年爬圭峰山、爬团标峪的时候 , 我写“满山红叶满山诗” , 时隔一年 , 红叶又满山诗了 , 这时间过得可真是快 。


小路旁一巨石如房 , 爬上去后却石脊如削 , 平滑至溪水 。 石头一头凸起 , 似龙头回望 。 登顶四望 , 天高云淡 。
小路蜿蜒向深山 , 途中遇到四五个人 , 这也是我们遇到的唯一游人 , 说是爬到前面的峰顶还需要两个小时 。 我们也没有准备上去 , 等到了一片早已废弃的房基处 , 荒草早就湮没了路径 。

不上去了 , 在清澈的溪水里听听鸟鸣 , 就很好了 。
这个小蘑菇一球一球 , 可爱呀 。


溪水中有一只金色青蛙 , 四个脚 , 要是三条腿的不就是“金蟾”了?
没有发财的命 , 吹着山风 , 听着鸟鸣 , 坐在清澈的溪水旁边 , 却还想着“阿堵物” , 俗心未了 , 尘垢还多 。
画眉道长种菊花从上面折返下来 , 就到了蓄水池边的茅棚旁 。
这个住山人我喜欢 , 石阶收拾得干干净净 , 旁边还有一丛丛山花 , 几步上去 , 遇到的却是我们在佛山寺大门口遇到的道长 。


一回生二回熟 , 我们是熟人了 。 道长是个和蔼的人 , 邀请我们坐在院子里喝茶 。
小院里各种色彩的菊花开得正好 , 其中一种绿色的菊花才开 。 道长说过几天这花全开了 , 有乒乓球大小 。 我说现在就很好了:酒至微薰 , 花赏半开 。 道长说我是文化人儿 。


我是动嘴的 , 道长是动手的 。 他说自己从网上买下菊花种子 , 撒在院子中 , 本来品种挺多的 , 最后开了品种却不多 。 但是山里的花 , 不管怎么样 , 都看着比山外的长得精神 。


小院旁有竹林 , 有溪流 , 有古松 , 还有菊花 。 道长在这里住了三年了 , 看来他很用心经营着 , 我注意到他甚至给自己的眉毛涂了深色 , 其实他的眉毛也不稀 。


这个庙叫做慈慧观 , 礼拜了诸位神仙 , 我们谢谢道长的茶 , 准备往回走 。
歪嘴山下慢喝茶我出去有个习惯——乱走 。
只要时间允许 , 走哪儿歇哪儿 。 过了上峙峪村 , 看到东面有一条砂石路 , 就拐过去 , 到了坡顶一片开阔地 , 夕霞已经开始落下 , 映着丘壑一片平和 。


此地甚好 , 吃肉喝茶 , 这是我们的晚餐带晚茶 。
回头我查了查 , 西面那个如勾回望的山 , 应该就是当地人称的歪嘴山 。 我们此刻的位置就在库峪和汤峪之间 。

峙峪是一个很小的峪口 , 它的名气被旁边的汤峪盖住了 , 少有人行 , 甚至于上面的小路都不太清了 。
但是有了个佛山寺 , 这里一下子就不一样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