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广西女孩陈亚焕遭遇车祸瘫痪,美国男友兼职4份工悉心照料( 三 )



出院以后 , 科林变得更加繁忙 , 除去工作、上学以外 , 照顾女友的重任也落到了他身上 , 他不止要锻炼她的举手、抬步、手指灵活能力 , 还要搀扶着她练习走路 。
于是在苏州沧浪区的大龙新村 , 小区里的人时不时就能看到这样一幅温馨的画面:
一个黄头发的外国男孩小心地搀扶着一位头戴帽子的中国女孩 , 一步一步地向前挪动 , 虽然女孩走路的姿势和常人不同 , 但男孩脸上却从未出现不耐、烦躁的表情 。
但是这样持久且枯燥的联系让陈亚焕的耐心一点点告罄 , 身体的不适也让她的脾气变得越发暴躁 。
科林理解她的痛苦 , 于是从未与她争吵 , 一如既往的细致体贴 , 为了能让她重新站立起来 , 科林还花了两千多元买了一台跑步机 。

正是科林对她的温柔和体贴 , 让陈亚焕心里产生了难以言说的情绪 。
从住院至今 , 科林一直在她身边不离不弃 , 做到这份上已是难得 , 如今的她已经配不上他 , 也不值得他再为之付出 。
她知道科林爱她 , 对她好 , 正是知道 , 陈亚焕才不想继续拖累他 , 不该自私地让这份爱成为他留在她身边的枷锁 。
科林应该有一个好的人生 , 也应该有一个健康的妻子 , 没有她 , 他会过得更好 。
她和科林提出分手的时候 , 科林难过地哭了 , 他不想分手 , 也不想女友的病成为他们分手的原因 。
可是从美国传来的一个消息让科林不得不返回美国 , 他的弟弟在美国因为一起事故去世了 , 他的父母沉浸在丧子的悲痛之中 , 他必须返回美国处理弟弟的后事 , 陪在父母身边 。

科林走了 , 陈亚焕心里得到解脱的同时 , 更多是与男友别离的不舍得和难过 , 但她很快又振作起来 , 没有了科林 , 她更需要学会走路 , 学会独立生活 , 这样科林才能放心 。
她以为科林这次回了美国便不会再回来 , 谁知没过多久 , 科林再次出现在她面前 , 完全没把陈亚焕说的分手放在心里 。
科林说他和亚焕之间并不是亚焕单方面需要他 , 他也需要亚焕 , 虽然这个过程很累 , 但他很开心 , 因为他爱她 , 所以没有那些拖累、累赘 。
在他眼里根本不足以阻碍他们在一起 , 他甘愿以爱的名义背上这些枷锁 。
后来 , 科林的父母也从美国赶来帮助儿子照顾陈亚焕 , 还带来了科林弟弟的抚恤金 。
他们知道亚焕出事的事情以后 , 非常心疼这个坚强的女孩 , 所以他们支持科林回来继续陪伴在她身旁 , 他们也会帮助科林把这件事坚持下去 。

2010年1月23日 , 科林和陈亚焕的故事经过媒体报道以后 , 在社会上引起很大的反响 , 许多人为之感动 , 科林被评选为“感动沧浪人物”“苏州十佳新人” 。
沧浪区宣传部、民政局的工作人员给他们送去了5000元的慰问金 , 帮助他们渡过难关 , 沧浪区残联也为陈亚焕购买了一批健身器材 , 方便她在家进行康复训练 。
对于陈亚焕的后续复健 , 除了有人愿意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以外 , 还有医院表示愿意为陈亚焕提供免费的康复治疗 , 结合她的实际情况 , 给出针对性的康复治疗 。
2011年的春节过后 , 科林要回美国探亲三个月 , 但是他不放心陈亚焕一个人在家 , 于是希望有人能帮忙照顾亚焕三个月 。
只需要陪着她走路 , 复健 , 按照计划每天对手部技能和大脑平衡进行训练 , 他会支付丰厚的酬劳 。
许多志愿者主动请缨 , 可能是不愿意再麻烦别人 , 陈亚焕坚持自己复健 , 她开始尝试自己照顾自己的生活起居 , 自己买菜做饭 , 甚至是遛狗 。
陈亚焕的心结慢慢被打开 , 她不仅积极配合复健治疗 , 还会和科林一起相约去爬山 , 经过爬山 , 陈亚焕走路的稳定性和行走的速度越来越好 , 能恢复到这个程度 , 对陈亚焕来说 , 已经算是一个奇迹了 。
后来陈亚焕为了不再增加科林的负担 , 她提出想去广东佛山投靠自己的母亲和弟弟 , 科林虽然不舍 , 但他还是尽力去满足亚焕的愿望 。
故事的最后 , 科林和陈亚焕最终有没有在一起 , 这个结果已经不重要了 , 重要的是他们在这个过程中学会了爱与被爱 , 或许他们以后会再见 , 到那时 , 给对方一个久别重逢的拥抱 , 说一句“好久不见”也没什么不好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