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失丈夫后,80岁的她在零下40℃独居( 二 )



年轻时的柳博夫
柳博夫的五个子女 , 在成年后都奔向了繁华的大都市莫斯科生活 。
她却拒绝了孩子们的好意邀请 , 坚持与丈夫守着这片“人烟罕至”的净土 , 毕竟他们已经习惯了这里的一切 。

本以为日子能一直这么平静、自在的过下去 , 可在2011年的那个冬天 , 柳博夫的丈夫却再也没能从梦境中醒过来 。
痛失挚爱的柳博夫 , 彼时也更坚定了自己的决心:
“我只想留在贝加尔湖 , 带着对丈夫的回忆 , 静静地生活 。 ”

此后的日子里 , 柳博夫不得不一人扛起家中的大小事务 , 凿冰取水、生火做饭、给动物家畜们喂食……都亲力亲为 。
毕竟 , 周围几公里内都没有邻居 , 想要找个人搭把手也没那么容易 。

而彼时的柳博夫 , 也接近70岁高龄 , 行动不如早年那般灵活 , 腰背也很难再伸直 。 加上贝加尔湖常年的极端天气 , 最冷温度低至零下40°C , 如果没有空调和暖气 , 能不能顺利过冬都是个问题 。
在很多人看来 , 这样的晚年生活 , 似乎只能用“孤独”、“悲惨”二字来形容 。



可事实却与大家的猜测完全相反 。
住在这片苦寒之地的柳博夫 , 尽管年事已高 , 但她的独居生活 , 异常丰富精彩 。
毫不夸张地说 , 哪怕屋外写满了萧瑟与孤寂 , 但屋内也依旧热火朝天 。

柳博夫的小屋
“80岁的独居老人” , 在很多人的刻板印象中 , 都是住在昏暗、幽闭的老房子里 , 安静等待着死神降临的那一天 。
可柳博夫却是个例外 。

她的小木屋 , 既不破烂 , 也不死气沉沉 , 屋内的所有装饰与家具虽然上了年头 , 但胜在颜色鲜艳 , 让人能感受到生机与活力 。

青绿色的碎花墙纸 , 洋溢着青春的朝气 , 粉红色的沙发罩 , 则宛如少女搬恬静美好 。

除此之外 , 许多经历了岁月洗礼的复古家具 , 尽管沧桑 , 却风采依旧 , 有种专属的独特气息 。
房子里还种满了茂盛的绿植 , 哪怕窗外皆是单调又枯燥的白雪 , 屋内也能捕捉到生机勃勃的春意 。

即使一个人住 , 吃饭也不能随意 , 柳博夫的厨房里装满了她对生活的热爱 , 各种各样的调料和碗具 , 为烹饪不同的美食而准备着 。
每当灶台升起熊熊燃烧的火光 , 都尤其令人感到安心与温暖 。


除了把家里布置得“热火朝天” , 柳博夫独居的热闹 , 还体现在她对生活的热忱之中 。
她养了许多动物 , 有4条狗、9头牛、3只猫和一群鸡 。
虽然它们不会说话 , 也看不出喜怒哀乐 , 但柳博夫却把它们当做家人、朋友一般对待 。 偶尔和奶牛们唠家常 , 和狗子们外出活动 。


当然 , 柳博夫也有不少属于自己的兴趣爱好 。
她喜欢绘画、刺绣 , 家里的墙面上都挂满了她的作品 , 其中还有获过奖的 。
在柳博夫看来 , 艺术创作的这个过程 , 并不是为了打发无聊的时光 , 而是找了一处无人打扰的神圣殿堂 , 安放和洗涤自己的灵魂 , 让生命更加充盈、丰富 。
不过 , 在所有兴趣爱好之中 , 滑冰无疑是柳博夫最热爱的一项 。
尽管年事已高 , 走起路来一跛一跛的她 , 只要一穿上父亲做的“土炮” , 就仿佛装上了一对翅膀一般行动自如 。
在一望无际的冰面上 , 她步履轻盈 , 肆意滑行旋转 , 似乎整个贝加尔湖 , 都是她的舞台 。

在柳博夫的身上 , 你完全感受不到独居老人的孤独之感 。 相反 , 她的生活热闹极了 , 让人在恍惚之间惊觉:
独自老去这件事 , 其实并不可怕 。

不过 , 尽管80岁的柳博夫 , 独居生活足够精彩、自在 , 但在很多人眼中 , 她依旧只是一个孤零零生活在苦寒之地的“孤寡老人” 。
甚至 , 还有不少人称她为「世界上最孤独的女人」 。

对于类似先入为主的言论 , 柳博夫不愿过多解释 , 比起自以为是的关心与陪伴 , 她更需要彼此独立的独处空间:
“总有人说 , 我独居在这样的地方应该感到害怕 , 但我不知道我该害怕什么 。 ”
在这位老人看来 , 人终有一死 , 不管身处何地 , 只要一个屋顶和四面墙就够了 。

美国作家梅·萨藤 , 也做出了和柳博夫一样的选择 。
60岁那年 , 在经历痛失老伴、罹患抑郁后 , 梅搬离了熟悉的城市 , 来到了海边一座小屋 , 独自度过晚年生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