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牛主要针对工人、司机等群体 , 能帮助他们在熬夜工作时提神醒脑 , 但许书标将销售的地区放在了泰国二三线城市 , 直到红牛的市场稳固了 , 才转向进入首都城市 。
红牛逐渐成为泰国第一的功能性饮料 , 许书标认为是时候打开市场大门 , 将红牛销售到外地去 。
1982年 , 奥地利商人迪特里希·马特希茨初来泰国 , 长时间的飞行让他觉得十分疲劳 , 落地之后 , 他随手买了一罐红牛喝 , 仅一口就让他惊叹 , “太好喝了” 。
迪特里希·马特希茨辗转联系到许书标 , 表明自己想要将这款红牛饮品带回欧洲销售的心愿 , 许书标没多思虑 , 很快就答应了 。
1984年 , 经过多次协商后 , 红牛集团正式在泰国成立 , 红牛饮品正式走向国际 。
红牛的销售额蒸蒸日上 , 创始人许书标却仍觉得还有些遗憾 , 他出生在中国海南 , 虽然少小离家 , 但对海南存有儿时美好的记忆 , “要是能回海南办红牛厂就好了” 。
中国红牛
许书标的儿子Saravudh在后来的采访中说道 , 从来没听许书标说过“太难了”、“不可能”这种话 , 当时为了使红牛饮料进入国际市场 , 许书标私底下一直自学英语和法律 , 这也是能和迪特里希·马特希茨顺利合作的原因之一 。
1991年 , 许书标终于能回国 , 他带着夫人和女儿回到了海南 , 飞机一落地 , 许书标就感受到了风中湿润的气息 , 他笑了 , 这是他儿时记忆中的味道 。
许书标走遍了海南各市县 , 经过考察 , 许书标决定在琼山市三江镇办红牛饮料厂 。 1993年 , 红牛海南厂即将落成 , 但生产许可批文和注册商标的文件迟迟没有批复下来 , 这让许书标有些着急了 。
如果没有这两项文件 , 就算厂子建起来 , 红牛饮料也不能生产 , 这该怎么办呢?
许书标多方打听 , 才知道原来广东有一家饮料公司早在一年前就注册了红牛商标 , 而我国的商标注册并不允许太过像似的图案成功注册 。
由于许书标已经是泰国国籍 , 他在中国并不能待太久 , 加上泰国的公司还需要他坐镇指挥 , 这件事情就被耽搁下来 。
许书标一直寻找机会 , 想要将海南的红牛厂运营起来 。
经朋友介绍 , 73岁的许书标认识了41岁的严彬 。 严彬是华彬集团的董事长 , 他和许书标一见如故 , 听闻许书标想要将回国发展红牛产业时 , 他思量几日 , 提出可以和许书标一起干 。
严彬熟知我国的市场 , 也有丰富的人脉资源 , 是帮助红牛进入中国的最佳人选 。
严彬
严彬并不赞同许书标改名进入中国市场的想法 , “这是一个品牌 , 如果泰国和欧洲是一种 , 中国又是另外一种 , 这不利于后续的发展” 。
红牛是功能性饮料 , 进入中国市场的手续相当严格 , 严彬想了许久 , 提出改变中国红牛的定位 , 找国企入资中国红牛 。
严彬亲自尝试过红牛饮料 , 他建议许书标可以适当地调整产品配方 , “适合欧洲口味的 , 不一定适合中国” 。
1995年3月 , 许书标和严彬正式设立合资公司(简称泰国红牛) , 作为中国红牛的投资主体 。
1995年12月25日 , 中国红牛正式在深圳成立了 , 1998年又在北京重新成立 , 由外资独资企业变成了中外合资企业 。
经过改版的红牛饮料配方 , 以“维生素功能饮料”通过了许可 , 正式打开了中国红牛的生产之路 。
同年11月 , 许书标和严彬代表中泰双方股东及设立的合资公司签订了合作期为50年的协议书(后称50年协议) , 将中国红牛的经营权给了严彬 , 但每年要向泰国天丝支付香精香料等费用 。
但当时工商局要求合资公司的合营期限为10-30年 , 所以50年协议在合资合同里变成了30年 , 等到期后 , 再继续按照50年协议继续实行 , 最后合资公司获批了中国红牛20年的经营期限 。
许书标年纪大了 , 便将中国红牛交给了严彬管理 。
为了让红牛饮料更好的在中国销售 , 严彬根据国人的审美和亲自体验感受 , 对产品包装等外观设计做到了精益求精 , 经过44次试验后 , 最终确定了金色罐的红牛 。
严彬将商标中的繁体“紅牛”改成了简体“红牛” , 但严彬还觉得差一点 , 他在纸上写了上百次“红牛” , 最终为了更有突出性 , 他决定亲自上阵 , 手写了“红”字作为商标 。
严彬认为中国红牛代表他和许书标想在祖国开创一番事业的心 , 所以 , 中国红牛的企业宗旨是“为改革开放中蒸蒸日上、自强不息的中国人民添力加劲” 。
推荐阅读
- 董明珠秘书被移出格力通讯录?当事人发文回应!
- 安徽:女企业家自曝跟多人有染,个人经历被扒,交际手段令人咋舌
- 案例:袖珍总裁李创利:身高不到1米,赚3亿娶1.7米女秘书
- 前台|一个人入住酒店,懂得这几个“窍门”,前台小姐就是你的私人秘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