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透中西医,连载03——非常重要的“宇宙观”( 二 )


汉朝董仲舒首先提出天人感应说 , 汉代还有一思想家纬书在《礼统》中记载:天地者 , 元炁之所生 , 万物之所自也 。 纬书是我能查到资料中 , 把元炁认定为天地万物构成基础元素 , 记载最早的了 。

再就是东汉哲学家王充 , 在《论衡·言毒》篇中提出“元炁”为宇宙本原 , “万物之生 , 皆禀元炁” 。 万物是由元炁派生的 。 并把阴阳二气的相互作用、相互运动 , “犹夫妻合气 , 子自生矣”类比成夫妻造人运动 。 都在强调宇宙中的一切事物都是由“元炁”的阴阳相互对立、相互运动、相互变化发展形成的 。
继王充之后 , 东汉思想家王符在其著作《潜夫论·本训》中进一步肯定了元炁本原论 , 认为元炁最初处于无形状态 , 然后“翻然自化 , 清浊分别 , 变成阴阳 , 阴阳有体 , 实生两仪” 。
到了宋明时期 , 北宋思想家张载也对元气论做过详细诠释 , 但是最有代表性的是明代思想家王廷相 , 王廷相对于宇宙本体“元炁”做了详细的描述 , 不仅强调人与天地万物都是由太虚之炁构成 , 还进一步把“元炁”、阴阳、五行的自然演化同人类社会联系起来 , 除此之外 , 还将佛教唯识宗的“种子说”改造为“元炁种子说” , 以说明元炁为何能够变化出千差万别的事物 。 并且提出“元炁”是超越个体生命存在与时空的 , 是可以抵达圆满的“天人合一”境界的基础 。
王廷相的“元炁论”也是儒释道三家文化合流的最强证明 。

“元炁论”是中国思想文化的根基 , 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 , 内容逐渐丰富 , 也一直影响着中国人的文化与生活 , 直到近代鸦片战争与新文化运动之后 , 西学的思潮涌入 , 才使得现代中国人在认知层面出现连“太极、阴阳、五行”都不了解的文化断层 。
咱们说宇宙观的第二个问题 , 宇宙的来源 , 或者说宇宙是怎么产生的?
对于这个问题 , 中国与西方的答案也是完全不同的 , 因为第二个问题的答案是在第一个问题的之上建构的 , 不仅如此 , 第二个问题的答案也暗含的第一个问题的答案;
西方人的答案是世人皆知的“宇宙大爆炸” , 这个假说不断有西方科学家为其站台 , 用各种各样的复杂公式 , 说得云山雾绕 , 虽然漏洞百出 , 但是权威的科学家都这么认为 , 普通大众既听不明白又说不明白 , 只能人云亦云的选择相信;大多数人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 只有你明白“宇宙观”对于文化、生活、一切知识体系的重要性 , 或许你才会对这个看似不起眼的问题重视起来 。
宇宙大爆炸的核心是一个密度无限大 , 热量无限大 , 温度无限高 , 压力无限大 , 时空曲率无限大 , 体积无限小的“奇点” , 请注意:这个奇点是客观存在的“物质” 。
说得再准确点:这个客观存在的“物质” , 就是西方人认为的宇宙万物构成的基础元素 , 原子或者叫粒子 。
其实咱们中国有自己的宇宙起源 , 只是绝大部分人不了解 , 甚至根本都没有听说过 , 但绝大多数人都听说过“太极” , 李连杰老师演的《太极张三丰》有一句台词:“太极无极而生” , 就是说太极由无极产生的 , 而无极还包含了由混沌到太极的四种状态 , 分别是:太易、太初、太始、太素 , 再加上太极 , 又称为“先天五太” ,

太易这个阶段炁的状态是虚无的 , 到了太初阶段 , 元炁产生 , 但是 , 是无形无质的状态 , 到第三种阶段就是太始 , 这时候炁有形无质 , 讲的是盘古开天辟地之前的宇宙状态 , 第四阶段是太素 , 是无极向太极过度最后一个状态 , 这时候炁的状态已经有形有质但还是阴阳统一的状态 。
最后一个阶段是太极:这时候炁已经开始运动转化 , 静极生阴 , 阴极生阳 , 阳极而动 , 阴阳二气一静一动 , 互为其根 , 运动不息而产生阴阳微分的状态 。
在之后就是我们神话故事盘古开天辟地了 , 阴阳彻底分开 , 轻清上浮为天 , 重浊下降为地 。 这就是中国版的宇宙起源 , 其强调的核心是“炁” 。
而中国版的宇宙起源相较于西方人的宇宙大爆炸最大的优势 , 或者说西方的宇宙大爆炸含糊不清的就是爆炸之前的状态 , 宇宙大爆炸的所有描述都是爆炸之后 , 通过观察推导出138亿年 , 他的落脚点是时间 。 时间其实是一个记忆强化点 , 是有传播考虑的 , 就像一个品牌的slogan , 比如:怕上火喝王老吉 , 你会因为怕上火这个记忆强化点而与品牌联系起来 , 138亿年与怕上火的作用是一样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