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岁少女,到纽交所敲钟( 二 )


“最初 , 我并没有真正打算走科学路线 。 后来看着她在小培养皿中进行细菌测试 , 我就觉得这太酷了!我也就这样开始了 。 我不仅想做我姐姐想做的事 , 我还想超越她 。 ”莉安娜·范说 。

· 卡拉·范(左)和莉安娜·范姐妹俩 , 双双获得3M青年科学家挑战赛冠军 。
那么自己搞个什么项目好呢?起初 , 她有3个想法 。
首先想到的是生态系统的恶化 。 “我常常看到树被砍倒 , 被拉去建房子 。 实际上 , 世界许多森林的面积都在缩减 , 原地建起了农场 。 这对生态系统是致命的 , 许多物种会因此灭绝 。 ”
接着 , 她又想到 , 滥用化肥导致水体藻类爆发 , 吸收了水中的大量氧气 , 导致水体内原有的一些物种生命堪忧 , 生态平衡遭到破坏 。
第三个想法就是治疗耳部感染 。 这跟自己的经历有关 。 小时候 , 她就遭受了耳部感染带来的痛苦 , 哭喊声整个街区都听得见 。 她发现 , 好多小孩去看医生都是因为耳部感染 。
她的妈妈也总是受到耳部感染的困扰 , 还让女儿把精油放进自己耳朵里 , 但效果甚微 。

这些刻骨铭心的经历让范同学选择了第三个想法 。
她的父亲大卫·范是一名软件项目经理 , 为帮助两个女儿搞科研 , 专门为她们建立了一个家庭实验室 。
今年夏天 , 莉安娜·范向主办方提交了芬森耳机视频 , 并据此和其他9名参赛者进入决赛 。 主办方给每人配一名科学导师 , 帮助他们把想法变成现实 。 10月 , 他们展开了角逐 。 最终 , 范同学折桂 。

常青藤苗子
“青年科学家挑战赛”以前称为“探索频道青年科学家挑战赛”(DCYSC) , 创建于1999年 , 5至8年级的学生可以参加 。 比赛的宗旨是:在对科学的兴趣普遍下降的时代 , 培养新一代的科学家 。
最初 , 参赛者需通过参加国际科学与工程专业的科学博览会获得资格 , 并由老师或专业人士提名 。 2008年 , 比赛形式更简单了 , 不再需要提名 , 学生只需提交1–2分钟的视频剪辑即可参赛 。
比赛每年都会选出10名决赛选手与3M的科技导师一起在夏季进行1对1合作 , 最终评选出冠军并授予“美国顶尖青年科学家”称号 。
这个挑战赛吸引了不少有想法的年轻人参加 , 也激励更多学生萌生自己的创意 , 范氏姐妹就是这样的例子 。
此外 , 2020年 , 得克萨斯州弗里斯科市的14岁印度裔少女阿尼卡·切布罗鲁取得了冠军 , 原因非常硬核:新冠肺炎的一种潜在治疗方法 。
在病毒侵染细胞的时候 , 血凝素蛋白能够帮助病毒进入 。 她在导师的指导下 , 找到了一种抑制该蛋白的方法 , 有助于阻隔病毒侵入细胞 。 在没有特效药的情况下 , 这不失为一种可用的治疗方案 。
· 阿尼卡·切布罗鲁 。
2021年的冠军得主是来自佛罗里达州的13岁少女萨拉·帕克 , 她发明了一款设备 , 可借助人工智能、皮肤电反应、光学体积描记术 , 通过音乐改善用户的精神健康 。 她的故事还被写进了中国广东肇庆市高三模拟考试英语试题 。
更早期的获奖者 , 大多还在继续自己的兴趣 , 有的已经在哈佛大学等名校就读或搞科研 。
没有拿到冠军的参赛者 , 作品也很有意义 。 比如2022年这届 , 另一名进入决赛的同学约翰·李 , 来自佛罗里达州的一名14岁中学生 , 带来一种改良的制氢方法 。
氢气是一种清洁能源 , 但目前工业制氢过程中多采用化石燃料 , 这样会产生二氧化碳 , 污染环境 。 而李同学带来的这种电气化学制氢法 , 使用了多种金属催化剂 , 不产生污染 , 排放物只有水 , 实现了用清洁方法生产清洁能源 。
其他选手还关注了卵巢癌、自闭症、空气污染、土壤结构、新能源汽车等 , 理念可谓相当前卫 。
亭亭少年 , 未来可期 。
总监制: 吕 鸿
监 制: 张建魁
主 编: 许陈静
编 审:苏 睿
(文章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 转载请加微信“HQRW2H”了解细则 。 欢迎大家提供新闻线索 , 可发至邮箱tougao@hqrw.com.cn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