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人登月进度向前一大步:关键技术攻关完成,多型装备齐头并进( 三 )


月面着陆器
基于公开信息可知 , 月面着陆器将是一种全新构型的航天器 , 以阿波罗登月舱、嫦娥五号着上组合体为例 , 带有月面发射功能的月面着陆器通常由“着陆器”与“上升器”两部分组成 , 着陆器承担月面着陆任务 , 上升器载航天员或样品在月面起飞 。

阿波罗11号鹰号登月舱的“上升级”与“下降级”
我们的月面着陆器则不同 , 它将配置一款专门用于着陆过程中动力减速阶段的减速动力舱 , 待着陆器下降至距离月面一定高度后抛离 , 然后载着航天员的月面着陆器实施最后的精确避障与缓速降落任务 , 该着陆器的下降发动机也是月面发射用的发动机 , 如此设计的好处是尽可能降低着陆月面的重量 。

央视报道月面着陆器的相关画面
通过央视报道画面可知 , 减速动力舱将配置80kN发动机 , 月面着陆器将配置7500N变推力发动机 , 这样一来就继承了嫦娥三号、嫦娥四号、嫦娥五号经过实际任务多次检验的金牌动力产品 。 除此之外 , 可以预见包括激光测速测距、激光三维成像等久经考验的避障敏感器设备也将助力载人登月任务的成功实施 。
载人登月飞船与神舟飞船也有异曲同工之处 , 研制神舟载人飞船的目的是“载人为建站 , 建站为应用” , 它所承担的使命是载人天地往返 。 如今发展载人登月飞船当然也不是像半个世纪前阿波罗登月工程那样“为了载人登月 , 而载人登月” , 而是“载人登月也为建站 , 建站也为应用” , 它所承担的使命是“载人地月往返” , 这里的“站”指的就是由我国主导的“国际月面科研站” 。

国际月面科研站
国际月面科研站分为“勘、建、用”三个阶段 , 正在推进的嫦娥探月四期工程中的嫦娥六号、嫦娥七号、嫦娥八号都属于国际月面科研站任务 , 到2035年我们将初步建成国际月面科研站 , 该站初期以无人智能探月为主 , 之后将拓展效率更高的人机协同探月 , 随着月球探测的深入推进 , 以月球资源为基础的开发应用将提上日程 , 地月空间经济圈可称得上是国际月面科研站的终极目标 。
正如周建平总师所说 , 登陆月球是我国载人航天走向深空的第一步 , 那么第二步是什么?
建设航天强国的两阶段目标给出了答案:
第一阶段目标:2035年迈入航天强国前列 , 在重型运载火箭、新一代空间基础设施建设、空间站建设、探月工程和载人登月、行星探测等方面取得标志性成果;
第二阶段目标:2045年全面建成航天强国 , 在载人登火、国际月球科研站、行星际穿越、天地往返运输等方面取得标志性成果 。
【载人登月进度向前一大步:关键技术攻关完成,多型装备齐头并进】也就是说 , 我们已经树立了到本世纪中叶实施载人登陆火星的远景目标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