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回收难盈利,二手手机行业苦等春天( 二 )



“爱回收是一家非常垂直的公司 ,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做出差异化 。 ”
面对眼前的盈利难题 , 爱回收最终还是要作出改变 , 向陌生的领域进军 。 不过探索多品类业务并不容易 , 尤其是面对和咸鱼、转转等综合二手回收电商平台 , 还有更多新玩家的全面竞争 。
甚至在二手手机回收这个老本行 , 爱回收也有不小的挑战 。 巨头扶持的新平台不断涌现 , 整条赛道都变得相当拥挤 。
不挣钱的二手手机交易 , 竞争也很激烈看似不赚钱的二手消费电子回收行业 , 竞争其实很残酷 。
成立于2014年的回收宝 , 先后收获中信资本、阿里巴巴等股东投资 , 并通过加盟店的模式在线下不断开店 。 尤其是在2018年拿到阿里领投的C1轮战略融资之后 , 回收宝获得前者的资金、资源加持 , 开始加速扩张 。
此外 , 还有乐回收、易回购、趣评测等中小平台暗中蓄力 , 立足线上的转转也有染指线下市场 , 和爱回收正面对抗的意愿 。
和爱回收一样 , 转转也有自建的验机服务团队 , 但会收取一定费用 。 在2020年战略合并找机靓之后 , 转转加码C2B业务 , 手机回收业务量迅速突破1万单/天 , 不断扩大在二手手机交易领域的布局 。
在二手电子产品交易这个行业 , 线上和线下从来都不是泾渭分明、互不侵犯——不间断的试探、对抗才是主旋律 。
在线上、线下两股势力的对比中 , 前者优势很明显:流量 。 极光大数据的报告指出 , 转转在二手手机交易平台中DAU排名首位 , 超过200万 。 爱回收的财报则一直对DAU、MAU数据闭口不谈 , 可见流量状况并不理想 。
经过数年发展 , 线上二手电商用户群体不断扩大 , 消费者早已养成稳定的交易习惯 。 加上直播、短视频等购物形式兴起 , 消费者可以更清楚了解商品功能、参数 , 对于并不熟悉手机数码产品的“小白”足够友好 。
不过对于新涌现的挑战者 , 还有转转等老对手 , 爱回收似乎并没有那么担忧 。
陈雪峰曾对媒体说过 , 消费电子产品回收并不是一门“花钱就能做好的生意” 。 和奢侈品、腕表等大热二手交易商品相比 , 手机、PC等消费电子产品的需求并不低 , 但用户对质量更为敏感 。 毕竟服饰包包有没有瑕疵 , 消费者可以通过高清图片、视频仔细检查 , 但消费电子产品很难通过线上渠道达到类似效果 。
咸鱼等二手平台的数据也显示 , 全新、未拆封、未激活的二手电子产品交易额常年领先 , 但使用过的产品就完全是另一幅光景 。 发迹于线上的爱回收发力线下门店 , 也跟这个用户痛点有关 。
从2013年开出首家线下门店 , 到去年年底在全国拥有1300多家门店 , 爱回收的线下渠道布局已经遥遥领先所有同行 。 为了解决信任问题 , 爱回收也花了不少精力和成本建立质检体系、规范回收流程 , 提供回收、鉴别、检验、维护清理和售后保障等全套服务 。
在价值研究所(ID:jiazhiyanjiusuo)看来 , 这一套线上线下结合的回收体系 , 立足线上的咸鱼、转转们未必想学 , 也很难学得来 , 这就成为了爱回收独有的优势 。
但线下业务扩张太快 , 也有一个天然的缺陷——成本太高 , 这就是爱回收必须跨过的另一道坎 。
All In自动化 , 能解爱回收成本之困?背靠阿里的咸鱼 , 也动过进军线下的心思 。 但过往的有限尝试并不成功 , 重资产运营的模式让这些习惯和流量、用户打交道的互联网巨头很不适应 。
2019年 , 已经获得阿里、被纳入阿里生态的回收宝和咸鱼合作 , 在杭州开出了首家“咸鱼小站·回收宝小店” 。 这家线下门店结合了咸鱼、回收宝的服务优势 , 后者的回收系统负责对二手商品进行估价并将相关信息上传到系统 , 咸鱼则提供线上引流 。
不过该门店的服务范围非常有限:仅限于手机回收 , PC、平板等消费电子产品都不在服务范围内 。 在初期一波密集宣传之后 , 阿里也没有投放更多资源 。 到2019年年中 , 北京等地新开的咸鱼小站·回收宝小店线下流量已经显著下滑 。
最终 , 咸鱼和回收宝的合作只能算作一次波澜不惊的实验 。
咸鱼和回收宝的线下试验铩羽而归 , 说到底还是和成本有关 。 爱回收用户体量庞大且足够垂直 , 所以能建立起完整的回收、质检、销售及售后体系 。 但咸鱼等平台供应链资源有限 , 线上交易也以C2C为主缺乏自建质检团队的经验 , 自然很难追上深耕线下多年的爱回收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