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屠宰鸡1.6亿只,如今却被迫卖身,谁毁了“鸡肉大王”?( 二 )



尽管在之后祥光铜业迅速成为仅次于江西铜业和铜陵有色的中国第三大炼铜企业 , 但由于炼铜历来属于重资产行业 , 无论是购买铜矿石还是冶炼过程 , 都需要大量资金 , 因此 , 长期以来 , 祥光铜业不得不向银行寻求融资 。
而此番凤祥股份被迫卖身 , 也是由于祥光铜业破产重整 , 导致其控股股东新凤祥控股及附属公司均被纳入司法重整范围 。
对大企业来说 , 集团跨行业多元化运营并不稀奇 , 但为何凤祥股份却踩雷了呢?
这是因为除铜冶炼受市场环境影响造成营收下滑外 , 集团主营的白羽鸡近年来也因疫情等多方因素遭受重创 。 2022年半年报显示 , 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4.43亿元 , 同比增长24.06% , 归母净利润亏损0.71亿元 , 上年同期亏损0.47亿元 , 亏损同比扩大 。
而亏损扩大的凤祥股份 , 还在不断扩建产能 。 截止2022年6月30日 , 凤祥股份新建笼养肉鸡改造场11座 , 在建笼养肉鸡改造场1座 。

另一方面 , 凤祥股份引以为傲的连锁公司供应商身份也极其不稳定 。
据招股书披露 , 尽管公司与主要客户有着15年以上深厚合作历史 , 但与主要客户并无订立长期合约 , 合约都是一年一签 。 这意味着 , 在日渐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 , 一旦有同等质量但价格更合适的对手出现 , 凤祥股份的合作客户很有可能放弃自己而选择别的合作公司 。
与此同时 , 凤祥股份存在大客户带来的销售在总营收中占比较大的问题 。 2019~2021年 , 向五大客户作出的销售额分别约占总收入的28.95%、27.21%、25.01% , 单一最大客户分别约占总收入的13.5%、12.38%及11.39% 。
这种对大客户的过度依赖 , 极容易出现大客户影响甚至决定营收的问题 。 一旦大客户的合作意向有所改变 , 将对营收和利润带来动荡 。
03
延伸产业链 , C端是门好生意
不只是凤祥股份 , 近年来养鸡企业都不算好过 。
自从2019年在猪肉价格上涨 , 以及老百姓对白肉需求等多种因素下 , 白羽鸡行业迎来丰年 。 当年 , 仅A股市场4家白羽鸡企业就共实现归母净利润88.8亿元 , 此后更有春雪食品、大成食品以及凤祥股份3家养鸡公司陆续上市 。
然而巅峰之后就是困境 。 每日经济新闻报道 , 自2020年起 , 由于产能持续处于高位 , 价格逐步下探 , 当前鸡苗、鸡肉价格位于大部分公司成本线之下 。 2021年10月份 , 白羽鸡苗价格跌至1元/只以内 , 此后一直到2022年3月中上旬 , 鸡苗价格一直低位运行 。

反映到企业上 , 就是利润集体下滑 。 2021年 , 包括圣农、凤祥在内的7家白羽鸡概念公司 , 全年盈利总额仅8.69亿元 , 不足2020年的30.57亿元的三分之一 , 甚至不足2019年(7家公司共计99.5亿元)的零头 。 以益生股份和民和股份为例 , 自2021年三季度以来 , 公司连续三个季度遭遇亏损 , 且亏损数额呈现逐季度上升的态势 。
但在所有上市概念股中 , 圣农集团却表现出极强的抗压性 。 尽管在2021年归母利润同样下滑明显 , 但圣农集团仍保持了4.48亿元的净利润 , 且在7家概念股利润总额中占比超过50% 。
对于抗压性的增强 , 圣农在财报中将其归纳为C端业务的增长 。 3年内 , 公司2C业务复合增长率超70% , 线上及新零售业务复合增长率达到300%左右 。
事实上 , 在B端市场相对稳定的情况下 , 除了圣农 , 凤祥股份等养鸡企业也在探索C端 。

以凤祥股份为例 , 近几年开始深耕鸡肉深加工 , 并推出了针对C端消费者的两大品牌凤祥食品和优形 。 其中 , 优形于2017年开创即食鸡胸肉品类后 , 市场高速发展 , 2019年前年复合增长率超过160% 。 同时 , 在2021年天猫和京东两大传统主力电商平台上 , 鸡胸肉产品增长超过38% , 而包括优形在内的前三大品牌贡献了市场增长的90% 。
这也导致外界不乏出现凤祥股份靠优形撑起的声音 , 而凤祥股份董事会主席刘志光也曾大放豪言称 , 要用优形再造一个新“凤祥” 。
然而在今年上半年 , 优形产品销售收入仅186.7百万元 , 同比下降21.5% 。
当然 , 这并不代表C端不具备潜力 , 相反C端市场具有极大的潜力 。 尤其在健康化的趋势下 , 鸡肉人均消费有望提速 , 而白羽肉鸡的预制菜品也将成为大势所趋 。
只是这一切还需要时间 , 而凤祥股份恰好输给了时间 。
参考资料:
1.《“白羽鸡王”凤祥股份卖身记》
2.《靠“优形”鸡胸肉的凤祥股份》
【每年屠宰鸡1.6亿只,如今却被迫卖身,谁毁了“鸡肉大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