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沙东岛发现大批“野牛”群,该岛远离大陆,“野牛”从何而来?( 二 )
在小岛中部 , 专家们发现了一个长不过百米 , 宽只有20米 , 呈新月形的水塘 , 这也是岛上唯一的淡水源 , 动物们每天都会到这里补充水源 , 日久天长 , 动物粪便在水坑中形成了一层厚达1米多的沉积层 , “野牛”正是依赖这个水塘才生存下来 。
专家们从水塘里采集到一根长达一米的沉积柱 , 根据沉积物的种类 , 发现牛塘在1300年前还在海面以下 , 因为沉积物都是贝壳类的东西 , 而在靠近顶部25厘米处 , 发现了大量的牛粪堆积 , 利用碳14法测年 , 专家推断出这群“野牛”登岛时间在1653年前后的40年间 。
此时的中国正处于明末清初 , 社会动荡 , 战乱频发 , 百姓们颠沛流离 , 为了逃难 , 一些百姓拖家带口 , 带着生活必需品以及种子家畜 , 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海岛 , “野牛”也是这个时期被带上了岛 , 因此结论来了 , 岛上的“野牛”不野 , 是家牛野化的 , 历史不过300多年 。
后来社会安定了 , 生活在孤岛上的人们返回了家园 , 而这些牛却被留在了岛上 , 岛上茂盛的植物成了这些“野牛”的食物来源 , 岛上还有维持牛生存的淡水 , 在多年无人监管饲养的情况下 , 这些牛自然繁殖了300多年 , 逐渐发展成了野牛种群 , 成为岛上唯一的原住民 。
这些“野牛”的溯本求源也验证了一个事实 , 这就是西沙群岛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领土 ,科考人员在岛上还发现了不止一处的明代小石庙遗址 。
西沙东岛这些“野牛”原本是耕地的黄牛 , 但在岛上生存了数百年 , 野性十足 , 奔跑能力很强 , 据说最初渔民用鱼叉都奈何不了这些野牛 , 最后还是用捕鱼的大网 , 多人合围才最终捕获了野牛 , 据渔民自己讲 , 牛肉不仅很柴而且味儿还很腥 , 并没有想象的好吃 。
有网友看到这会提出疑问 , 一个区区不到2平方公里的小岛 , 几百头牛每天要吃掉大量的饲料 , 小岛地域狭小 , 野牛这种大型动物种群的泛滥 , 势必将压缩其它动物的生存空间 , 导致小岛的生态平衡被破坏 , 实际上这种情况确实存在 。
科考队通过东岛的实地考察 , 就发现了问题 , 这就是由于“野牛”种群过度繁殖 , 丛林生态系统遭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 , 不仅青草被啃食一空 , 连麻枫桐的树皮枝叶都成了“野牛”的粮草 , 鉴于这种情况 , 科考队曾建议当时的西沙水警区 , 应该适度捕杀野牛 , 维持种群在200头左右为宜 。
十年过去了 , 2013年科考队再一次上岛考察时 , 发现这里的生态确实有所恢复 , 绿草遍地 , 树木枝繁叶茂 , 生态是恢复了 , 但一个现象让科考队员产生了疑惑 , 这就是“牛道”上的蜘蛛网非常多 , 这说明岛上的“野牛”数量明显减少了 , 结果也证实了科考队的猜测 , 经详细观察 , 确定岛上的“野牛”群还有3群 , 但数量只剩了50多头 。
经了解驻岛官兵才知道 , 因为当时南沙群岛还没有颁布禁止捕杀野牛的禁令 , 捕杀“野牛”已不需要严格审批 , 基本上是有需要就捕杀一头 , 在供给困难的小岛上 , 这种随时可以提供丰富肉食补给的资源 , 数量减少也属正常 , 但仅仅十年的时间 , 几百头“野牛”就剩下个零头 , 几乎濒临灭绝 , 还是让科考队颇感意外 , 于是又建议停止捕杀 。
从国内到国外 , 无数次的经验教训都证明了一点 , 那就是自然的生态是一种自我平衡 , 人为干预带来的副作用一定超出人类预期 。 西沙东岛上的这些“野牛”已经成为东岛生态系统的一部分 , 是代表海岛人文历史的不可或缺的物证 , 也是南海独一无二的资源 , 希望能得到有效的保护 , 否则 , 东岛这个我国唯一有“野牛”的岛屿 , 也许有一天将不再有“野牛”的存在 。
欢迎关注慕士塔格的季风 , 让我们一起去看世界 。
推荐阅读
- 姐弟俩捡到太岁,以为能卖几百万,随后发现是塑料人体模特
- 法官外交官爱上名伶时佩璞,生下一子,18年才发现妻子竟是男人
- 蛇类祖先被发现,科学家都不淡定了
- 加拿大发现世界第一只“北风冷龙”,风神翼龙地位受到挑战
- 99年浙江女子暴毙街头,尸检发现母亲毒杀女儿:全家活不下去了
- 被宣布灭绝的长江鲟:为啥会在偷猎者家里被发现?还吃三条养三条
- 15岁胡鑫宇盲区失踪,家人正苦苦寻找,化粪池已抽空仍未发现踪迹
- 河南郑州,一男子给手机充话费时,突然发现:自己名下平白无故多了2张“副卡”!
- 胡鑫宇事件,疑似致远中学校长猥琐女同学,胡鑫宇发现后被报复
- 小伙吃小吃发现蟑螂,要求店家赔偿,老板却质疑他是敲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