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也很喜欢学习各项技能 。
她从小喜欢写毛笔字 , 一笔一划抄写
《三字经》和《增广贤文》 ,
至今仍能熟练背诵里面那些脍炙人口的句子:
“人穷志不穷”
“黄河尚有澄清日 , 岂可人无得意时”
……
上学后她更是珍惜难得的学习机会 , 从不浪费一分一秒 。
可生活不会因为你懂事 , 就收起他的锋牙利爪 。
吃了上顿没下顿 , 周群飞的哥哥姐姐相继辍学 ,
周群飞含泪在课堂里奋笔疾书 ,
可惜日子真的太难了 , 继续上学成了奢望 ,
15岁的周群飞上到初二 , 不得不放弃学业 ,
忍痛告别自己深爱的课堂 , 南下深圳 ,
为挣一口饱饭打拼 。
别看年龄小 , 可周群飞心大着呢 ,
一到深圳 , 她就做了个让人意外的举动 。
1985年的深圳
1985年的深圳
02
1985年 , 上到初中 , 文化水平已经不算太低 ,
大部分人都会满足于现状 ,
找个差不多的工厂 , 找个说得过去的工种 ,
挣份辛苦钱 。
可周群飞不这么想 , 她把目光聚焦在了深圳大学 ,
她想靠近更有文化的人 。
于是 , 她进了深大附近的澳亚光学 , 成了手表玻璃厂一名流水工 。
工作 , 周群飞从不偷懒 , 反而十分用心 ,
闲暇时别的工友有事 , 她总是主动顶班 ,
不到十天 , 周群飞便掌握了流水线上的全部工序 。
但周群飞不满足 , 又把目光投向了更前沿的丝网技术 。
恰巧同事手里有本北京图书馆出版的《丝网技术》 , 因为专业性太强 , 无人问津 。
周群飞如获至宝 , 赶紧借来 , 闲着没事就捧着书看得津津有味 。
遇到无法解决的技术难题 , 她也到书里寻找答案 。
一来二去 , 难度系数很高的丝网技术 , 周群飞也得心应手 , 不在话下 。
她还改进了印刷技术 , 现在行业内流行的玻璃油墨技术 , 就来源于她的配方 。
首条自动印刷线、烘烤线、褪镀线等流水线 , 更是她以及她整个团队的创意 , CNC技术在全球独领风骚 。
如此好学的周群飞 , 也得到领导的赏识 ,
不但给她增加工资 , 还语重心长地给她指路:
白天上班 , 晚上去夜校上学 , 提升自己的文化水平 。
一语点醒梦中人!
这样坚持学习的结果 , 就是周群飞很快考出了会计证 , 报关证 , 驾驶证 , 拿到了大学文凭 。
她的工作 , 也从流水线变成了会计 , 报关员 , 和老板的司机 。
经营一个工厂的全部流程 , 都被周群飞牢牢掌握 。
1990年 , 澳亚光学一个建了一半的工厂 ,
因为合作方撤出技术支持 , 不得不停工 。
眼看工厂要废弃 , 周群飞毛遂自荐:
“老板 , 让我去当厂长吧!这些工序我全会 。 ”
还信誓旦旦打包票:
“赚了钱 , 工资您随便给我开 , 赚不到钱 , 我给您打一辈子工!”
老板被这个好学上进的小姑娘打动 ,
放心地把厂子交给她 。
当时手表玻璃厂在深圳遍地开花 ,
按照常规技术 , 手表玻璃厂显然很难维持下去 。
周群飞脑子一转 , 便想到了别的厂家还没开发的丝网印刷技术 。
可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
这毕竟是从理论到实践的第一步 ,
经过反复实验后 ,
周群飞终于将原本使用在丝绸等软物上的印刷技术 ,
成功应用到了手表玻璃上 。
这一份技术创新 , 让周群飞赢得了市场 ,
订单纷至沓来!
3年后 , 周群飞兑现诺言 ,
把分厂搞得红红火火 , 成了澳亚光学最赚钱的地方 。
可惜 , 厂子效益上去了 , 周群飞的日子却难过起来 。
原来 , 老板杨达成的皇亲国戚看到分厂赚钱 ,
都眼红了 , 纷纷来到厂子里担任一官半职 。
不但对工厂的事情指手画脚 ,
还处处排挤打击周群飞 。
周群飞找老板诉苦 , 却被告知:“我也没办法 。 ”
于是 , 在跟老板认真交谈却无果后 ,
周群飞愤而辞职 。
【周群飞:靠“玻璃”赚427亿成女首富,早年嫁老板,后嫁自家司机】因为她在业界小有名气 ,
许多同行找上门来聘请她 , 周群飞也准备从中选择一家去效力 。
可是堂姐一番话 , 却让她改变了主意 ,
也改变了周群飞下半辈子的人生轨迹 。
03
得知周群飞的处境 ,
堂姐说了一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