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天合光能关联交易“分分合合”,聚和材料上市背后的隐秘故事( 二 )


在聚和股份的审计报告中 , 亦出现了连银新材的“身影” , 后者或是其供应商之一 。
据出具日为2022年3月7日的《聚和股份审计报告及财务报表》 , 在“按预付对象归集的期末余额前五名的预付款情况”科目中 , 截至2021年底 , 聚和股份对连银新材的预付款金额为988万元 , 占当期预付款项期末余额合计金额比例为7.02% 。
“不赚钱”的银浆龙头
光伏银浆业务本身是个“苦累活” , 并不如光伏“性感” 。
虽然光伏银浆市场规模不算小 , 但由于上游原材料银属于贵金属 , 导致该业务具有成本高、利润薄、账期紧的特点 。 即公司规模越大 , 越容易“缺钱” 。
2020年及2021年 , 聚和材料和已经上市的苏州固锝 , 帝科股份三家公司 , 毛利率均同比下滑 。 一方面是因为银价自2020年以来大幅上升 , 导致毛利率下降 , 另一方面 , 在产业链各环节降本提效的背景下 , 技术含量较弱的银浆环节 , 产品利润空间也被进一步压缩 。
压力反映到财务数据上 , 2019年至2021年 , 聚和材料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2.07亿元、-8.15亿元和-10.58亿元 , 净额常年为负且随着公司收入规模持续扩大 。
对上游 , 公司向主要供应商DOWA采购银粉通常以现款和信用证结算 , 而对下游电池企业 , 则通常给予一定账期 , 使得产品销售回款周期长于采购付款周期 。
2019年至2021年 , 公司应收票据及应收款项融资分别为1.94亿元、6.54亿元、10.88亿元 , 票据收款金额占收款总金额的比例分别为78.61%、70.48%和53.26% , 持续处于较高水位 。 在收入规模持续扩大的情况下 , 营运资金压力也将越来越大 。
于是 , 聚和材料此次IPO募资用途也主要指向补充现金流 。 据招股书 , 拟募集的10.27亿元中 , 有7亿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 占比高达68.17% 。
剩下3亿则将投入到“常州聚和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年产3000吨导电银浆建设项目(一期)”和“常州工程技术中心升级建设项目” 。 前者的水土保持方案显示 , 建设期在2022年4月截止 , 后者则与其共用同一环评文件 , 具体信息未明 。
【与天合光能关联交易“分分合合”,聚和材料上市背后的隐秘故事】对于上述两个“或已建成”的项目 , 聚和材料表示 , 达产后公司导电银浆总产能将达到1700吨(2021年全球银浆总耗量近3500吨) , 实现产能翻倍式增长 , 有利于公司满足光伏银浆逐步增长的市场需求 , 进一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
“公司将根据实际生产经营需要 , 以自有资金进行前期投入 , 若扣除发行费用后的募集资金净额不能满足项目的资金需求 , 公司将通过银行借款等方式自筹解决 。 ”
对于业务不算“性感” , 现金流又有一定压力的聚和材料而言 , 趁着光伏热未过 , 独立上市融资 , 或许是发展路上的最优解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