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作精良,画面美轮美奂,“年度黑马”《沼泽深处的女孩》不该被埋没( 二 )


真正与父亲相依为命的就只有基娅一个人 , 父亲的暴躁无处发泄 。 自然对基娅不会好到哪里去 , 但她却找到了与父亲相处的最佳方式 。

不仅如此 , 基娅还从父亲的身上学到了在沼泽地生存的本领 , 父亲去世后 , 她通过卖贻贝让自己能够维持现在的生活 , 因为不愿意与外界交流而被当地的居民当成是异类 。
因此观众在不了解基娅的情况下 , 不会将她与凶手联系在一起 , 但镇上的居民很容易因为基娅与他们的生活方式不同 , 而将其看成是一个阴鸷到很有可能成为凶手的不普通女孩 。

影片先抛出命案留足悬念 , 再交代主角基娅的背景 , 但是却让人不自觉的就将这两者联系到一起 , 通过倒叙的叙事方式增强了这部影片的悬疑感 。
两段爱情的差异 , 为真相埋下伏笔在悬疑题材的作品中穿插感情的故事线本身很容易给人喧宾夺主的感受 , 但如果将爱情与悬疑有效结合在一起 , 就能起到丰富剧情的作用 , 这种融合方式仅仅只是表层 , 《沼泽深处的女孩》则是将两者进行了更深度的融合 。

影片通过女主角基娅两段爱情的差异 , 让观众得以对比出两位男性角色的不同 , 并且直接赋予了女主角杀人动机 , 同时也为影片真相埋下伏笔 。
第一段感情是基娅与自己哥哥朱迪的玩伴泰德 , 两人的感情处处透露着美好 , 在泰德的眼中喜欢动植物的基娅不但不是个怪物 , 还是最美好的存在 , 他会投其所好的送其珍贵的羽毛来拉近两人之间的关系和距离 。

但泰德之于基娅而言 , 又不只是局限于做她的爱人和伴侣 , 更是能够成为其人生道路上的导师形象 , 很有几分亦师亦友的味道 。
原本在沼泽地中成长的基娅 , 对于动植物的习性都很了解 , 但她不知道在现实社会中生活 , 还可以将自己的所闻所见化成图册用以赚取酬金 , 让她可以不再捡贻贝来维持生活 。 泰德的出现让基娅从一个思想独立的人 , 变成了思想与经济双独立的人 。

而泰德带给基娅的帮助以及对她的耐心 , 能够让人感受到爱情的干净美好 , 也正是这份情感触动了基娅内心深处的隐秘 , 让她愿意接纳另一个人 , 不在身处沼泽地中独自生活 。
然而泰德考上了大学想要让基娅与自己一同离开时 , 基娅选择了拒绝 , 让两人的感情戛然而止 。 而基娅在伤心欲绝的情况下因排解寂寞开启了自己的第二段感情 , 但这段感情给她带来的并不是良性的成长 , 而是被迫害的糟心 。

单看外形 , 蔡斯比泰德更加出众 , 只可惜他的性格不像泰德一样会包容基娅 , 并且对她的喜好十分上心 。 他更加野蛮粗暴 , 虽然表达爱的方式很直接 , 但却并不是一个专一的人 , 在有未婚妻的情况下还脚踩多只船 , 让基娅难以接受 。
在基娅提出与蔡斯分手后 , 她遭到了对方的穷追不舍 , 但这种不愿放手的背后让基娅感受到的不是蔡斯对自己的深情 , 而是其凶恶的一面显露无疑 , 对基娅采用近乎暴力的方式造成了其人身伤害 。

无论是基娅在两段感情中与彼此相处的模式和状态 , 还是最终分开的举动 , 都有很大的差异 , 而蔡斯的极端行为让生命受到威胁的基娅 , 很有可能因为自保而做出防卫过当的举动 。 影片对于其感情戏的描绘 , 再次增加了基娅是凶手的可能性 。
结局意外反转 , 人设细思极恐又满足多样性但庭审的结果却让人出乎意料 , 在基娅与蔡斯之间的各种恩怨情仇被细致描绘后 , 基娅的嫌疑被放大 , 但她却安然无恙的从法庭上离开了 。

红色羊毛纤维虽然指向基娅 , 但它可以在任何时候缠在蔡斯的衣服上 , 不见得一定是在案发当晚或者是案发现场 , 这就使得这一有效的证据变得无效 。
而另一个证据则是蔡斯脖子上的项链 , 在基娅与蔡斯感情稳步进展时 , 她送给了对方一条贝壳项链 。 但在蔡斯去世后 , 脖子上并没有看到这条项链 , 于是蔡斯的母亲认为凶手就是项链的主人 , 只可惜没有足够的证据指向基娅就是在案发当天拿走了项链 。

真正为基娅脱罪的是她的辩护律师提供的不在场证明 , 在案发当天基娅搭乘早上的巴士离开了沼泽地 , 又在案发后才回到自己的住址 。 期间没有作案的可能 , 即便控方律师认为她可以乘坐晚间的车作案 , 但同样没有具体的证据指明 。
基娅成功脱罪 , 而她的初恋泰德也回到了她的身边 。 无论是从爱情的角度或是命案的角度来看 , 基娅都拥有了一个完美的结局 , 如果没有意外反转 , 或许所有人都相信基娅与此事无关 。 但在基娅晚年离开后 , 泰德却从她的遗物中看到了蔡斯曾经戴过的那条贝壳项链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