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流窜两国害死436人,老虎为何突然“食人”?击毙后才找到真相( 二 )


第一点就是自然环境 , 孙德尔本斯的生存环境是在潮湿的红树林沼泽 , 经常还有不定期上涨的海水 , 不断侵蚀着老虎的寄居地 , 每次海水一涨潮就会让老虎的领地痕迹消失得无影无踪 , 一次次消失得领地也让老虎的不安感达到了极点 , 这也让守卫领地的老虎攻击性增强了数倍不止 。

还有至关重要的一点就是觅食 , 当地的食物一直是处于匮乏状态 , 这里没有老虎最长猎捕的动物种类 , 白斑鹿是它们唯一能下嘴的主食 。 这种情况下 , 人类一度成为老虎食谱的一个重要补充 。 有人估计 , 在过去食人虎猖獗的年代 , 人类在当地老虎食谱中占3%左右 , 平均每只老虎一年杀一个人 。
现在 , 孙德尔本斯周围生活着大量贫困人口 , 每年有十几万人为了谋生 , 不得不进入森林进行捕鱼、采蜜等作业 。 这样 , 当地老虎就把人类作为它们的主要猎物了 。

但产生食人虎还有一点原因 , 就是人与虎的频繁接触 。
没有被狩猎过的种群 , 由于缺乏对人类的畏惧感 , 一旦熟悉了人类 , 后果将更可怕 。 而食人文化形成的最后一步 , 是食人雌虎对幼虎的教育 。 如果雄虎成为食人虎 , 那么只需要解决它一个个体 。 但是雌虎却不同 , 它通常会通过基因来选择进化到下一代幼崽身上 , 代代相传 , 最终在整个种群形成食人文化 。
如何从根源防治“食人虎”的出现?吃过人的老虎 , 到底有多可怕?传奇猎人科比特至今想起来还是会感到后怕 , 表示后患无穷 。 科比特说道 , 环境改变是让动物变成食人兽的主要原因之一 。 为了生存 , 老虎只能选择这种方式来存活 。
在此种情况下 , 受伤和年老 , 也极其容易导致老虎异化成食人虎 。 这两种情况 , 很容易导致老虎偏离正常的生活轨迹 , 也就不得已以人为食了 。 因为老虎身上有伤的话 , 极大地阻碍了它正常捕抓猎物和进食 。
刚巧就在这个时候 , 人类出现在它的视线里 , 并且老虎权衡后认为人的攻击性相对来说比较弱 , 于是它们就开始捕捉人类下手了 。

一旦有了这个开端 , 食人虎就会为了各种原因而频繁追捕杀人 , 并开始一发不可收拾 , 将后患无穷 。
因此 , 要彻底的食人虎问题 , 最重要的还是人虎隔离 。 人就应该在人呆的地方 , 老虎就应该在老虎呆的地方 。 人类不要再到保护区里进行狩猎、采集以及放牧 , 而对频繁在村庄周围出没的老虎 , 必须严密监控 , 必要时抓进动物园 。
猎杀老虎并不是最优解 , 反而对老虎起到了人工选择的作用 , 基因表达上畏惧人类 , 躲避人类气味的老虎存活率更高 , 更容易留下后代 , 这样时间久了 , 活着的老虎就大部分携带躲避人类的基因 。
这就像人在自然选择下 , 不需要教导 , 天生就畏惧蛇、蜘蛛 , 这是携带了对应的畏惧基因 , 而不携带的人死得快 , 后代少 。 并且人工选择的效率远高于自然选择 , 只需要短短几代就足以使大部分老虎躲避人类 。

遗憾的是 , 现在很多保护区实在是无奈之举 , 面临着重要的经济困境 , 所以很多人为了生存下去还是冒险进了森林 。
例如 , 孙德尔本斯的人们明知道森林里有危险的食人虎 , 但为了生计 , 他们还是要进去 。 当地淳朴的民众甚至不怨恨老虎 , 他们说 , 正是因为老虎的存在 , 才保住了他们赖以生存的森林 。 其次 , 要正确疏导老虎的社会压力 。 扩大保护区面积 , 或者建立生态廊道 , 使“虎满为患”的保护区中没有领地的老虎 , 能够走出去 , 必要时直接人工干预 , 将这些“不安定分子”转移到无虎的保护区 , 防止社会压力过大产生食人虎 。

孙德尔本斯的食人虎问题目前无法根治 , 当地政府只能先教民众一些防虎高招 , 提高存活率 。 老虎喜欢从背后袭击人 , 需要带上特制的面具带来一定的威慑效果 。 包括老虎喜欢咬人后颈这一点 , 保护区的工作人员也穿上了特制的、对后颈有专门保护防护服 。 从一些幸存者的口述来看 , 遇到老虎袭击要保持镇定 , 如果设法别让老虎咬到脖子 , 并且别让老虎把自己拖走 , 存活的几率将比较大 。

好了 , 今天食人虎的故事就讲到这里 , 我相信 ,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 , 老虎将得到更好的保护 , 同时 , 贫困人口的生计问题也能得到解决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