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影像“卷”史:那些年我们一起买过的拍照手机( 二 )


(LumixCM1)
计算摄影
如今 , 随着手机空间的限制和芯片工艺技术的限制 , 手机拍照像素数量和传感器尺寸的增速都在放缓 , 这就更加考验厂商们如何在现有基础上打磨出更好的成片效果 , 计算摄影的重要性就得以显现 。
2010年iPhone4的推出 , 这款拥有FaceTime+480P前置摄像头和500万像素后置摄像头的智能手机抛弃了传统的设计思路 , 利用iSight传感器和算法实现了惊人的拍摄效果 , 这可以算是计算摄影第一次打响名声 。
(iPhone4)
众所周知 , 优秀的拍照效果是建立在有一定性能的硬件之上的 , 但硬件的堆叠有的时候并不能使成像效果得到提高 , 就像这么多年来 , 尽管国产厂商在旗舰手机上面不断堆料 , 但是因为软件层面的差距 , 成像效果却始终不如我们熟知的谷歌Pixel系列和苹果iPhone系列 。 直到华为实现单一焦段多摄融合的XDFusion技术 , 国产手机才有了后来居上的势头 , 这就是算法的魅力 。
(华为P10)
近些年来 , 国产手机厂商也开始改变了影像的发展方向 , 从一开始“暴发户”般地堆叠影像硬件配置 , 到如今沉下心来 , 开始调教软件算法 , 做到软硬件的平衡 , 精益求精 , 使得成像质量更进一步 。
国内最具代表的是vivo的自研影像芯片V1+以及OPPO的马里亚纳MariSilicon X , 采用双芯之后的手机 , 计算能力确实获得了可见的提升 , 有着其他手机无法比拟的优势 。 自手机影像迈入计算摄影时代 , 以及自研影像ISP的出现 , 无疑为手机厂商又提供了一个新的发展方向 , 并且极有可能会促使整个行业朝着“自研影像芯片”的方向演变 。
(搭载马里亚纳X芯片的OPPOFindX5Pro)
总结
【移动影像“卷”史:那些年我们一起买过的拍照手机】回望过去 , 移动影像的进化之快无疑是令人震惊 。 二十年来 , 从几乎无法直视的成像效果到现在甚至可以超越一众相机的拍摄成片 , 一路以来的发展 , 不但是科技的发展之路 , 更是给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 记录下日常生活的美好已成为许多人的习惯 , 而这一切都要得益于手机影像的发展 , 至于未来的十年二十年 , 内卷到极致的手机影像会如何发展 , 让我们期待一下吧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