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学霸王青松,携妻隐居山林11年,坐吃山空花光350万积蓄( 二 )


由俭入奢易 , 由奢入俭难 , 王青松习惯了前呼后拥的日子 , 习惯了大把的票子轻松地揣进口袋 , 如今却再无几人愿意前来 , 王青松感到了巨大的人生落差 。
他不甘心 , 他相觉得自己还能再创辉煌 。
于是 , 他报考了哲学系的博士生 , 本以为单科和总分都是第一名不可能落选 , 可事实却是他未被录取;
王青松不服气 , 他继续苦读 , 第二年又报考了北大法学系的博士生 , 可依旧未能如愿 。
接二连三的打击让王青松心灰意冷 , 毕竟在此之前 , 他一直顺风顺水 , 想要的东西都一一实现了 。
王青松开始重新审视自己 , 他决定向内求法 。
1994年 , 他和妻子张梅把家搬到了北京和河北交界处的一处山区 , 那里有一处岳父的老房子但此地距北大要坐五个多小时的公交车 , 夫妻俩每日因此而疲惫不堪 。
2000年 , 王青松不顾家人的反对 , 彻底从北大离职 , 和妻子来到村子里过起了农耕生活 。

好不容易跳出了农门 , 兜兜转转一圈后又回到了农村 , 继续脸朝黄土背朝天 , 这样的决定不只是王青松的家人不理解 , 村里的人们都以为他们俩是神经病 。
在一次放羊的时候 , 王青松发现了一片山沟 , 他觉得这就是为他和妻子准备的 。
这片区域占地2500亩 , 租金还不到20万 , 王青松一口气租了50年 。
与陶渊明等隐士不同的是 , 王青松的生活过得并不拮据 , 他拿着开养生课赚的350万 , 准备在这块土地上打造了自己理想中的天地 。

在这里 , 各种蔬菜、果树应有尽有 , 下蛋的鸡、耕地的骡子、几十头黄牛、数百只黑山羊构成了一个纯天然的生态链 。
这些动物能够抵抗零下30度的严冬 , 羊群超过十几代没有做过防疫 , 却从未出现任何问题 。
当然 , 要完成这些工作 , 单靠他们夫妻俩是做不到的 。
他们雇用了十多个人帮忙打理土地 , 王青松要求他们晚上不能住在山里 , 吃过用过的东西必须带走 , 他甚至觉得就应该在3年后才给工资 , 因为这些人在山里的前两年会带来污染 。
为了减少污染 , 他们不允许外人进到山里 , 就连张梅的妈妈来看他们 , 也只能住在离山上几十米远的地方 。

这些年 , 张梅只出过两次山 , 一次是办身份证 , 一次是存折挂失 。
张梅的家人面对亲戚朋友的追问 , 只好含糊地说他们出国了 。
夫妻俩种的所有农作物和果树都没有使用化肥和农药 , 平时用用皂荚和草木灰代替洗衣粉和肥皂 , 用盐水代替牙膏 , 就连吃饭用的筷子都是用高粱杆做的 。
至于建房子需要的砖等物资 , 则是由王青松和工人们用扁担挑进挑出 , 搬到那里的前十年 , 王青松就担了5000担 。

妻子张梅则负责把粮食用磨磨好 , 做成粗粮饼等食物冲饥 , 她拉磨的速度也创下了最快的记录 。
这些外人看来很辛苦的体力劳动 , 却让王青松夫妇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快乐 , 前半生 , 他把头脑运用到了极致 , 后半生 , 他把身体用到了极致 。
山里没有电 , 没有网络 , 没有暖气 , 只有收音机 , 他们摒弃了一切现代化的东西 , 过着堪比古人的生活 。
日子慢下来之后 , 夫妻二人忙完一天的农活 , 可以坐在院子里看星星 , 可以读读古书 , 也可以什么都不做 , 任思绪飘荡 , 独享那份宁静 。
那些日子里 , 尘世间的烦恼都与他们无关 , 他们在自己亲手打造的世外桃源里 , 过得惬意又自在 。
没过几年 , 张梅怀孕了 。 他们特意叮嘱工人不要外传 , 怕这样议论会污染孩子 , 张梅也没有到医院去做过产检 , 孩子是由王青松自己接生的 。
他们的儿子王小宇在山里出生 , 在山里长大 。
3岁起 , 小宇开始放羊 , 他给每只山羊都起了名字 , 而他则是整群羊的司令 。
男孩子的天性使他也喜欢打架 , 可没有人当他的对手 , 于是他把羊分成两队 , 每队选一只首领 , 高兴了就让两队的山羊打一架 , 他则站在旁边看热闹 。
小宇没有玩过电子游戏 , 却有强壮的身体 , 跑得跟风儿一样快;他也没打过疫苗 , 跟他家的羊群一样 , 自然生、自然长 , 耐热又耐寒 。
一转眼 , 小宇也七岁了 。
这天 , 山里来了一个记者 , 小宇第一次看到相机 , 他兴奋地把把玩着这个他从未见过的东西 , 眼睛里充满了好奇 。
此时 , 王青松夫妇终于意识到:不能再让儿子呆在山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