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达6个月的太空生活,会对宇航员造成什么影响?专家表示心疼( 二 )


这些流失的骨骼组织被身体吸收后重新进入血液中 , 宇航员体内的血钙浓度会增加 , 所以在空间站的宇航员除了用锻炼刺激骨骼之外 , 还会吞服一些补充营养的药物 , 虽然不能彻底杜绝骨质流失 , 但也能起到缓解作用 。

3.出现“直立不耐症”在地球重力环境下 , 血液受到作用力会朝下运动 , 心脏就会像个抽血泵一样 , 让血液流经全身以保持人体正常运作 。
在微重力缓解下 , 人体血液因几乎不受重力影响 , 导致血液会在体内进行重新分布 , 其中大量血液会进入头部、胸部 , 颈静脉容积扩大3~4倍 , 最直观的现象就是“航天员变胖了” 。
其实这并非航天员在太空中吃好喝好 , 背后的科学原因是血液分布区域不同 , 宇航员会出现头晕、胸闷等症状 , 刚进入太空的航天员 , 他们的身体都会出现的一些不良反应 , 需要一段时间来缓解适应 。

此外 , 人体的体液重新分布后 , 会影响脑脊液、颅腔和眼血管 , 导致颅内压和眼压升高 , 从而影响航天员的视力 , 根据国外航空航天组织对300名航天员的调查后发现 , 在太空中执行过任务的航天员 , 其中有60%的人都出现了“视力下降”这种现象 , 而且出现概率与在太空中停留时间成正比 。
在轨180天后返回地球 , 在重力作用下 , 血液又重新恢复到原先的布局情况 , 导致心脏肌肉会突然感受到一股强大的负荷 , 并且头部血液突然减少 , 也会让航天员感到头疼、头晕、目眩等情况 , 严重的话可能会晕厥 。

所以我们通过网络可以看到 , 宇航员成功返回地球 , 出舱后没有站立 , 反而一直是处于坐卧状态 , 并不是宇航员耍大牌 , 而是身体出现了不良反应 , 强行站起来对身体伤害很大 。
例如2003年10月16日 , 中国航天第一人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 , 成功在内蒙古阿木古朗草原着陆 , 出舱后一直坐在轮椅上 。
2013年6月26日 , 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乘坐神舟十号飞船安全着陆 , 出舱后同样一直坐在轮椅上 , 大家此后可以关注一下 , 或者搜一下照片 , 其他国家的宇航员也都是这样 。

4.其他影响太空中存在太阳辐射及其他源头的高能宇宙射线 , 这些射线在“碰撞”到空间站后会释放大量次级粒子 , 虽然宇航员提前做好了保护措施 , 但不可避免的仍会受到一些影响 , 据国际空间站数据得知 , 宇航员每天接受的辐射量为0.7到1毫希沃特 , 在轨执行180天任务所受到的辐射量 , 约等于普通人在地球上的60年 , 可想而知 , 宇航员在太空作业的危险性有多高 。
而且空间站的飞行速度为7.9km/s , 绕地球一圈只需要90分钟 , 宇航员在24小时内要经历16次昼夜更替 , 这会让人体生物钟产生紊乱 , 而且在微重力环境下 , 宇航员的休息质量远不及地球 , 长此以往 , 宇航员的免疫力将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 。

宇航员回到地球后 , 如何恢复身体?宇航员返回地球后并不能直接回家 , 而是进行疗养恢复 , 首先他们需要被医学隔离14天 , 在此阶段 , 宇航员跟外界处于隔离状态 , 此时他们的身体还十分虚弱 , 地球上的细菌微生物等 , 很有可能对他们造成健康危险 , 所以任何细节都马虎不得 , 在这期间宇航员主要进行恢复站立、恢复心血管系统功能、提高立位耐力性等 。
14天之后 , 宇航员会到环境舒适的疗养院进行20~30天的修养 , 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逐渐恢复身体 , 例如适当运动、吃营养食物等 , 逐步恢复航天员的神经系统、肌肉、骨质、体液以及立位耐力 。
之后宇航员会进入恢复疗养期 , 这个阶段比较漫长 , 通常在3~6个月 , 逐渐让宇航员的身体 , 恢复到以往的健康水平 , 此后宇航员就能重新回归正常生活 。
【长达6个月的太空生活,会对宇航员造成什么影响?专家表示心疼】——END——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