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阿尔兹海默和西溪路五十六号( 二 )



其实 , 我以为 , 西溪路五十六号与《妈妈!》的关联并不仅仅是电影拍摄地 , 更因为这是一个消失了的记忆 。 我的母校杭州大学1998年与浙江农业大学、浙江医科大学一起 , 被并入浙江大学 。 我学习生活过四年的校园 , 成了浙江大学西溪校区 。 位于西溪路五十六号的杭大新村也渐渐人去楼空 , 最终成为杭州市历史文化街区 。 我的校友们经常在微信群里回忆那些难忘的青春年华 。
这让我想起了广受好评的美国影片《困在时间里的父亲》 。 影片非常精准地把阿尔兹海默病人概括为困在自己的时间里走不出来的人 。 《妈妈!》里的母女也是困在时间里的人 。 而我们这些一直忘不了母校的杭州大学校友们 , 不也是困在时间里的人吗?
我们的校友群总是有人在怀念母校 , 《西溪路五十六号》的出版更是给这种怀念增添了话题 。 大家一致的愿望是 , 消失了的母校能够重新回来 。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 , 这个愿望越来越渺茫 。 于是 , 一位校友就在微信群里说 , 群里老人太多 , 暮气太重 , 走不出来了 。

其实 , 放眼望去 , 这个世界总在分分合合 , 从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 。 百多年来 , 浙江大学由多个学校合并而来 , 又分开成多个学校 , 再合并成现在的浙江大学 , 将来很难说是否会再分开 。 这些分与合 , 有利有弊 , 难言成败 , 更不是我们这些校友能够左右的 。 与其期期艾艾沉溺于抱怨之中 , 还不如记住我们曾经在这个校园中经历过的美好时光 , 让我们的生命始终洋溢着光芒 。
【《妈妈!》、阿尔兹海默和西溪路五十六号】假如阿尔兹海默注定来临 , 那么我们该和影片《妈妈!》中的母女一样 , 用最后的时间享受亲情的温暖 。 假如母校注定消失 , 我们也不必悲伤 , 因为我们的心中 , 一直保存着对母校的美好记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