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把什么都晒到朋友圈!( 二 )


而“捂嘴”这个姿势 , 正是加害者对孩子做出的动作 。
它代表的是对弱势群体的威胁和伤害 , 是儿童、妇女的恐惧与无助 。
先生想说 , 秀恩爱的方式有很多 , 但绝不会是捂嘴拍照 。
这种将他人苦难娱乐化的迷惑行为 , 与之前的“家暴妆”如出一辙 。
“家暴妆”源于国外一场#Stop Violence Against Women运动 。
艺术家的本意 , 是希望通过这样的面容告诉大家面对家暴不能噤声 , 每个人都可能是家暴的受害者 。
却没想到 , 这股仿妆风吹着吹着就变味了 。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

有的网友 , 将被打后的淤青血痕当成新潮的妆容 。
甚至将被家暴当成一件很酷的事 。
同为女性的她们 , 拿家暴玩梗 。
是蠢 , 还是坏?我不理解 。
03
玩梗的她们或许认为 , 家暴只是小概率事件 , 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 。
然而 , 根据全国妇联的数据:
国内每7.4 秒就有一位女性遭家暴 , 家暴致死占妇女他杀死因的40%以上 。
可以说 , 还能够用宠物、妆容、照片玩梗的人都是幸运的 。
因为 , 她们无法想象当拳头落在自己身上时的痛苦与无助 。
可悲的是 , 她们一次次将家暴娱乐化的玩笑 , 会使得大家对家暴行为不再重视 。
并且一次次戳中受害者的痛处 , 甚至淹没真正的反抗与求助 。
“狼来了”的故事人人都懂 。
一次两次觉得气愤会点进去看看 , 三次四次觉得宠物真可爱 。
可如果以后有需要帮助的人发了这种帖子 , 有多少人会认为又是玩梗而划走 。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

更过分的是 , 这些无底线的调侃仿佛成为了社会常态 。
前有全网铺天盖地的“化粪池警告” , 后有“劲夫劲夫 , 女人不哭”的游戏口号 。
甚至还有人跟风拍摄张东升爬山推人场景 , 罔顾背后的杀妻虐妻行为 。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

模仿者对此趋之若鹜 , 还有一整套应对大众的说辞 。
你说我不对 , 我就说你“打拳” , “玩玩而已 , 有必要上纲上线吗?”
看到这些 , 先生就想问问这些人:
凶手是枕边人 , 手法是预谋已久 , 细节血腥到不忍直视 。
拿这些极其残忍的案件来编段子 , 真的好笑吗?
想过这种话出现在受害人亲属的朋友圈 , 对方会是什么感受吗?
想过你的亲友看见你发这样的内容 , 会是什么心情吗?
玩梗 , 真的适可而止吧!
04
娱乐化家暴 , 可怕的不是玩梗这一行为 , 而是其带来的影响 。
因为 , 层出不穷的玩梗娱乐正在消耗大家的善意 。
一次次的玩梗会让一个关心家暴事件的人变得麻木 。
最终失去对家暴的愤怒和对受害者的同理心 。
同时 , 这些梗也在消解暴力行为的罪恶 。
它们轻描淡写带过受害者的苦痛 , 将家暴解读成了一种合理的社会氛围 。
但家暴是什么 , 你我都很清楚 。
家暴绝不可能是合理的行为 , 它是违法犯罪!
反家暴法实施数年来 , 家暴事件为何还如此多发?
也许真的与社会对家暴的玩梗、过度娱乐化有关 。
因为说的人多了 , 大家会觉得家暴不过是家常便饭 , 小打小闹 。
甚至认为闹大了还能出名 , 流芳百世 。
就像破窗效应 , 人们发现社会环境允许一种不良行为存在 , 就会开始效仿 , 甚至变本加厉 , 试图挑战社会红线 。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

这样的社会文化就成为了恶性事件的培养皿 。
而在这种氛围下 , 大家会忽略事件的恶劣本质 , 觉得家暴梗是正常行为 。
像“绞肉机警告” , 像“爬山警告” 。
《娱乐至死》中有一句这样的话:
“人们无声无息地成为娱乐的附庸 , 毫无怨言 , 甚至心甘情愿 , 结果是 , 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 。 ”
并不是说不能玩梗 , 玩梗本就是个中性词 。
正向的梗能够娱乐大众 , 戏谑些也无可厚非 。
但不能把什么都当成梗 。
娱乐可以没有界限 , 但一定要有底线 , 不要成为娱乐至上的人 。
否则就是对受害者的漠视 , 对加害者的变相支持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