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6岁前的记忆,为何会消失不见?心理学家的答案让人恍然大悟( 二 )


实验心理学家赤瑞特拉曾用多个实验证明:人类获取信息 , 83%来源于视觉 。 大多数人的长期记忆都与视觉记忆有关 , 通常我们在看到事物的时候 , 就已经触发记忆 , “过目不忘”的论证也是这个原理 。
但遗憾的是 , 6岁之前的婴幼儿处于成长阶段 , 普遍视觉发育不成熟 , 尤其是婴儿时期 , 视觉仅在15厘米左右 , 受限于视觉的广度、深度 , 获取的有效信息本来就少 , 加上识记方面的困难 , 自然而然 , 难形成清晰的记忆 。

没有清晰记忆 , 就很难有清晰回忆 , 久而久之 , “孩子不记事”的印象也形成了 。


3. 干扰信息增多:回忆更难
造成“6岁之前记忆消失”的还有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遗忘 。 在记忆的长期保存中 , 遗忘始终是一只拦路虎 。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感觉 , 普遍记得今天中午吃的东西 , 但对于一周前吃的是什么 , 不容易记起;通读完一篇散文 , 往往能复述最后两句 , 但对于前面几句 , 也只能卡壳 。

越久远的事情越容易遗忘 , 用记忆的“干扰说”来解释 , 是倒摄抑制:后面十几年的记忆对6岁之前的记忆造成了干扰 , 因为后面摄入的信息太多、间隔时间更短、更新 , 我们很容易记得近几年发生的事 , 但却不记得时间更久远的6岁之前发生的事 。
用记忆的“消退说”来解释 , 就是不复习就造成遗忘 。 由于时间久远 , 6岁之前的事 , 我们本身就记得很少 , 再加上很少去刻意回想、复习巩固 , 所以时间一久 , 就更加记不清了 。
用记忆的“提取失败说”来解释 , 就是任何记忆的提取都需要线索 , 对于我们所记得的事 , 大多有当时的人、当时的物保存下来 , 线索很多 , 所以更容易提取 。
而对于6岁之前的记忆 , 与那段记忆相关的人或事 , 都已经发生巨大改变 , 甚至很多线索已经不存在 , 自然就更难记起 。

总的来说 , 造成“6岁之前记忆消失”的原因有很多 , 人们普遍不记得6岁之前发生的事 , 这一说法并不绝对 , 也有很多人对儿时记忆分外清晰 。 记忆有其普遍性 , 也有其特殊性 , 记得6岁之前的事、记得6岁之后的事都因人而异 , 不是一件极大的好事 , 也不见得是一件坏事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