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量子计算机?我国量子计算机离国际领先水平有多远?( 二 )



65nm-5nm工艺开发费用 , 图片来源:Semiengineering
据了解 , 台积电在南科园区的3纳米工厂 , 总投资高达6000亿新台币(约合人民币1360亿) , 作为对比 , 台积电2020年在美国投建的5纳米工厂投资额为12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838亿) 。 从5纳米到3纳米 , 成本直接上升了近一半多 , 这还只是建厂成本 , 并没有把前期研发和后期加工等成本计算在内 。

摩尔定律的提出者戈登·摩尔
一直以来 , 摩尔定律都在半导体行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 所谓摩尔定律 , 就是指“每隔18个月 , 在价格不变的基础上 , 同样单位面积内的晶体管数量翻倍 。 ” 。 通俗来讲 , 就是人们几乎每隔一段时间 , 就能以同样的价格 , 在单位面积内买到数量更多、单价更低的晶体管 。
但随着集成晶体管技术的不断发展 , 摩尔定律已经开始放缓 , 甚至出现了失效的迹象 。 还是以手机芯片举例 , 据行业媒体Semianalysis测算的数据得出结论:现在最新的3nm制程的芯片 , 不但没有实现性能翻倍的目标 , 而且也没有让单个晶体管的成本下降 , 甚至还增加了约40%的成本 。

量子计算机的优势
虽然集成晶体管技术的发展已经陷入颓势 , 但短期内仍然是计算机的主流方向 , 因为即使单一晶体管的体积无法继续缩小 , 也可以通过改变晶体管排列方式 , 增加单位面积的晶体管数量 , 以实现提高芯片性能的目标 , 况且理论上 , 目前单一晶体管的体积也尚未达到最小 。
我们在认识量子计算机的优势之前 , 需要先理清一条思路:就现阶段而言 , 我们之所以要发展量子计算机 , 并不是为了完全取代经典计算机 , 而是为了完成经典计算机无法完成的任务 。
一般而言 , 量子计算机更擅长的是海量数据的并行运算 , 以及模拟各种分子级原理 , 这些任务对于经典计算机而言 , 则处理起来十分困难 。

就以简单的算力比较 , 目前万亿次的经典计算机 , 想要处理300万量级的大数据 , 大约需要花费15万年的时间 , 而使用量子计算机则只需要1秒而已;国产量子计算机“九章二号”求解高斯玻色取样的速度 , 要比目前世界最快的超级计算机快10的24次方倍(亿亿亿倍) 。
而在简单的加减乘除、运行游戏、播放视频电影等功能的处理方面 , 量子计算机并不比经典计算机快多少 , 可以预见 , 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 , 这些简单的运算任务 , 仍然还是要交给经典计算机处理 , 而量子计算机则是要专心于处理一些特定问题上 , 真正用在“刀刃”上 。

据本源量子首席科学家郭国平介绍 , 未来每个人都可以用到量子计算机 , 这主要是通云端使用量子计算机 , 因此量子计算机并不一定要进入普通家庭 , 我们普通人平时使用的计算机 , 仍然还会是以经典计算机为主 。
量子计算机的发展
据了解 , 量子计算包括超导、光量子、离子阱、半导体、拓扑等多条技术路线 , 这些路线究竟哪一条更好 , 则没有确定的答案 , 因为量子计算的发展仍然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 , 上述路线各有优劣 ,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 , 量子计算机的发展将主要经历三个阶段:

中国科学院院士潘建伟和量子计算机合影
1、研制50个到100个量子比特的专用量子计算机 , 实现“量子优越性”里程碑式的突破 。 所谓“量子优越性” , 是指单就某个具体问题而言 , 新生的量子计算原型机的计算能力 , 可以超过最强的经典计算机 , 这就能够证明其“优越性”可以有更多的可能 。 之前 , 国产量子计算原型机“九章”已经成功帮助我国实现了“量子优越性” , 我国现在是继美国之后 , 全球第二个实现“量子优越性”的国家 。
2、研制可操纵数百个量子比特的量子模拟机 , 解决一些超级计算机无法胜任、具有重大实用价值的问题 。
3、大幅提高量子比特的操纵精度、集成数量和容错能力 , 研制可编程的通用量子计算机 。

本源超导24比特量子芯片
目前 , 世界上所有的量子计算机研究都还处于第一阶段 , 包括这次本源量子即将推出的“悟空”计算机 , 虽然其“悟空”芯片理论上会高于64比特位数 , 但离第二阶段可操纵数百个量子比特的目标 , 仍然有相当长一段距离 。
我国量子计算机在世界上的地位如何?
先说结论:量子科技主要分为量子计算、量子通信、量子精密测量三大领域 , 我们现在全方位都处于世界第一梯队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