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国元宇宙产业生态图谱」重磅发布,六大领域超200家企业入选


「2022年中国元宇宙产业生态图谱」重磅发布,六大领域超200家企业入选


文章图片


「2022年中国元宇宙产业生态图谱」重磅发布,六大领域超200家企业入选


文章图片


「2022年中国元宇宙产业生态图谱」重磅发布,六大领域超200家企业入选


文章图片


「2022年中国元宇宙产业生态图谱」重磅发布,六大领域超200家企业入选


文章图片


「2022年中国元宇宙产业生态图谱」重磅发布,六大领域超200家企业入选


文章图片


「2022年中国元宇宙产业生态图谱」重磅发布,六大领域超200家企业入选


文章图片


「2022年中国元宇宙产业生态图谱」重磅发布,六大领域超200家企业入选


2022年是全球元宇宙产业高速发展且动荡的一年 , 在经历了初期的挫折和弯路后 , 布局元宇宙的企业逐渐找到了在产业链中所扮演的角色 , 以及为了实现人们对于未来虚拟世界的畅想 , 现阶段究竟需要从哪些方向入手 。
在这一年中 , 36氪深度报道了数百家元宇宙产业相关企业 , 并于8月举办了第二届元宇宙产业峰会 , 围绕「虚实共生 , 无尽未来」的大主题 , 与产业链专家、学者、头部企业进行了深度探讨 。 元宇宙的未来需要各行各业共同的努力 , 同时也需给予其更多的时间试错 , 最终带给市场更多商业价值、社会价值 , 以及更具沉浸感、真实感的元宇宙体验 。
2021年12月 , 36氪曾发布首期《元宇宙产业生态图谱》 , 基于2022年的深度观察走访 , 以及面向XR生态、大内容生态、区块链与数字衍生经济、虚拟人、元宇宙虚拟空间、元宇宙数字孪生六大领域的优秀项目征集 , 对产业链企业进行了详细分析 , 并于今日发布《2022年元宇宙产业生态图谱》 。 相较于首期34家企业 , 本年度的图谱共收录了超200例元宇宙企业/项目/产品 , 以更加全面的视角为行业发展提供参考与助力 。
36氪整理制图

各领域典型案例解析 一、XR生态-AR/VR
雷鸟创新技术(深圳)有限公司
早在2021年 , 雷鸟创新便推出了首款消费级双目全彩MicroLED光波导AR眼镜“雷鸟智能眼镜先锋版” , 这一产品采用全彩MicroLED+光波导技术 , 在效率、色散、可量产性上取得平衡 , 率先在轻薄的眼镜形态上实现了画面全彩高亮显示 。 2022年 , 雷鸟创新推出了消费级XR眼镜雷鸟Air和雷鸟Air 1S , 采用 MicroOLED+Birdbath光学方案 , 通过与手机、电脑、Switch、PS等设备连接 , 为用户打造观影、游戏、办公等场景下的高清巨幕体验 。
雷鸟创新
雷鸟创新深耕“硬件+软件+应用”全链路 , 致力于打造全球领先的消费级AR生态 , 为用户提供高品质AR产品 。 在产品布局上 , 雷鸟创新采用两条技术路线同时推进策略 , ?是坚持MicroLED+光波导的探索和落地 , 在技术和产品创新上引领?业;?是推出成熟的MicroOLED+Birdbath产品 , 推动C端整体市场发展 , 积极推动整个消费级AR眼镜的扩张 。
雷鸟创新
第三方调研机构易观分析数据显示 , 2022年Q3雷鸟创新在国内消费级AR眼镜主流电商平台市场份额达28.6% , 排名第二 。 同年“双十一”期间 , 雷鸟创新取得京东、天猫双平台销量、销售额“双第一” 。
目前 , 雷鸟创新已拥有相关专利56篇 , 其中包含了54篇发明专利 。 雷鸟的技术突破不仅解决了用户在使用AR眼镜时舒适度不高、显示不佳的问题 , 也为AR行业发展提供了技术发展思路 , 推动了消费级AR产品的应用推广 。
Meta-Oculus
2021年10月 , 知名社交平台Facebook宣布将部分品牌更名为Meta , 集团也将结合社交生态与旗下VR品牌Oculus , 围绕元宇宙产业展开新的业务布局 。
作为第一批布局VR产业并推出消费级头显设备的品牌 , Oculus现已推出多款VR头显及外设产品 。 北京时间10月12日 , Meta在年度大会“Connect 2022”上 , 发布了其下一代旗舰VR头显设备“Quest Pro” , 售价1499美元 。 Quest Pro采用了Pancake光学解决方案 , 通过使用透镜偏振原理实现光路折叠 , 从而让设备拥有更轻薄的前面板 。 除了Quest Pro以外 , PICO 4 , HTC Vive Flow均采用了Pancake光学解决方案 , 即将于明年发布的苹果XR设备也有望使用该方案 。
Quest Pro
据Meta表示 , Quest Pro这款设备并非此前保持着消费级VR市场份额记录的Quest 2的继任者 , 相较于399美元的Quest 2 , Quest Pro定位更加高端 , 侧重于更加专业的商业用途 , 旨在最终取代笔记本电脑和工作环境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