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颗粒的生物效应在国内外都是一个涉及不多的领域 。 江龙等将纳米金和二氧化硅纳米颗粒加入葡萄糖氧化酶中 , 发现可提高葡萄糖氧化酶传感器的响应电流达10倍以上 。 又发现纳米颗粒能提高细菌视紫红质和视黄醛仿生光电响应薄膜的光电流和寿命 。 他们提出了这种效应的机理是由三种因素造成的 , 即比表面、表面定向和量子尺寸效应造成的 。 其中表面定向和量子尺寸效应的提法带有自己的特色 。
沉痛悼念江龙院士先生一路走好!
【巨星陨落!化学所胶体界面代表人物,江龙院士与世长辞!】来源:高分子科学前沿
推荐阅读
- 山西医科大学崔永萍教授团队在国际顶级期刊Cancer Cell发表研究成果
- “真菌蘑菇屋”?宇航员生活在火星或可用种植蘑菇来打造火星建筑物。
- 地球上的水,是来自太空么?科学家从小行星上找到答案
- 在浩瀚无垠的宇宙中,我们所能知道的只是极小一部分,而我们对于整个宇宙的了解不够多
- ?在这个万物皆可数的时代,有一些特别的存在,他们用最少的数字来计算出了宇宙中所有数据的总和
- 新研究:科学家或可通过引力波看到黑洞内部
- 火星上有生命吗?科学家研究几十年的问题,始终没有答案
- 基础科学几乎停滞,谁限制了人类的发展?科学家的猜测也许是对的
- 银河系自转可以修正牛顿爱因斯坦引力理论,并证明暗物质确实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