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海洋
就像森林一样 , 海洋被称为碳汇 , 因为它们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 。 像在陆地上一样 , 藻类和海带等植物吸收二氧化碳并产生氧气作为副产品 。 海洋本身也通过扩散过程从大气中吸收二氧化碳分子 , 这是水循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 然后 , 二氧化碳在地球海洋的浅层 , 那里的波浪和湍流可以把它推到更深的水域 。 地球上的海洋吸收了化石燃料产生的约25%的碳 。 虽然海洋碳汇吸收碳的过程是自然的 , 但化石燃料和大气中碳的增加意味着海洋中二氧化碳的增加 。 随着时间的推移 , 由于海水中二氧化碳的增加 , 地球上的海洋变得越来越酸 。
世界上的海洋在碳封存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 既通过溶解和吸收地表水中的二氧化碳 , 也通过浮游植物、海藻和海草的光合作用 。 人们发现 , 一种叫做硅藻的微小植物每年仅靠漂浮在海洋上就能吸收100 - 200亿吨二氧化碳
红树林等沿海植被也是全球碳封存的重要贡献者(通常被称为“蓝碳”) , 因为海洋植物栖息地的土壤的碳吸收率明显高于陆地生态系统 。
3)土壤
碳也被覆盖在地球上的土壤所吸收 。 这主要发生在植物死亡期间 。 分解的过程分解了植物 , 释放出储存的二氧化碳和碳分子回到土壤中 。 随着时间的推移 , 在巨大的压力下 , 土壤中的碳可以产生化石燃料 , 或某些类型的岩石和矿物质 。
土壤含有矿物质颗粒 , 分解的植物物质 , 空气 , 水 , 甚至生物体 。 这意味着它们保留了大量的碳 , 这些碳是那些物质(主要是植物)以前从大气中吸收的 。 土壤可以储存这些碳 , 否则这些碳会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返回大气很长一段时间 。
泥炭地是一种湿地 ,在这里 , 浸水的环境减缓了植物的分解 , 从而产生了大量富含碳的土壤 , 或“泥炭” 。 植物从大气中吸收的碳自然储存在这些泥炭土壤中 , 有助于减缓全球变暖 。 尽管泥炭地只覆盖了全球陆地表面的3% , 但它们含有超过6000亿吨的碳 , 占所有土壤碳的44% , 使泥炭地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陆地碳汇 。
04 碳汇与气候变化碳汇对于管理大气中的碳水平和确保全球变暖得到控制至关重要 。 唯一的问题是 , 碳汇有一个最大限度 。
当气候碳汇被破坏或破坏时(例如 , 亚马逊雨林大火肆虐 , 或者海洋中过量的碳导致海水变酸) , 这些生态系统可能会完全停止吸收碳 , 甚至将储存的碳排放回大气中 。 例如 , 海洋变暖会影响海洋生态系统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 , 因为温暖的海水自然会吸收更少的二氧化碳 , 因为它对海洋栖息地造成了压力 , 而海洋栖息地本应在较低的温度下生存 。
随着地球上 , 特别是地球大气中碳的增加 , 影响在世界各地都可以看到 。 海洋正变得越来越酸 , 这对许多海洋物种来说是非常有害的 , 因为它们无法在这样的水域中茁壮成长 。 此外 , 大气中碳的增加正在使许多地区的温度升高 , 并破坏地球生态系统的平衡 。 气温上升影响着世界各地的动植物 。
燃烧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是迄今为止气候变化的最大贡献者 。 根据联合国的数据 , 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占全球的近90% , 温室气体排放量占全球的75%以上 。
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是平衡碳循环的关键途径之一 。 化石燃料需要数千年的时间才能形成 , 但由于先进的技术 , 这些燃料矿床的开采速度比形成速度要快得多 。 太阳能、风能或电力等替代能源可以缓解化石燃料的压力 , 并提供对环境更环保的替代能源 。
同样 , 改变工业和农业生产过程也可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 有机农业还注重可持续性和减少排放 。 据称 , 轮作和免耕农业可以减少大约50%的碳排放 。
05 保护我们的碳汇在碳循环中保持碳平衡 , 更广泛地说 , 保持地球健康至关重要 。 出于这个原因 , 人们在创造和维持碳汇方面做了一些工作 。 关注可持续森林管理 , 保护公园和森林地区 , 有助于确保确实存在的碳汇继续发挥过滤空气中碳的作用 。 同样 , 减少森林砍伐 , 专注于重新种植和维护现有的森林 , 有助于保持规模平衡 。 即使在重新造林之外 , 刺激植物生长也很重要 。 在海洋中 , 向公海添加铁键分子有助于促进海洋植物的生长 , 这些植物可以吸收多余的二氧化碳 。
吸收二氧化碳的天然碳汇执行生物碳封存 , 但气候工程师也在开发从工业来源捕获碳并将其注入地下存储的新技术 。 然而 , 这些解决方案远远不能提供足够的碳储存来降低当前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 , 也不能取代自然碳汇的力量 。
推荐阅读
- 总说植树造林,森林真的越多越好吗?其实地球早已给出答案
- 若世界上的冰川全部融化,人类能支撑多久?危害会有多大?
- 研究发现:全球10%的富人排放了50%的温室气体
- “烟火气”归来!昌平线下消费显著升温
- 参宿四和参宿七,猎户座中两颗最亮星的故事,你知道多少
- 1986年非洲“杀人湖”一夜夺走1700人性命,抽干湖水后真凶现身
- 为啥养大白鲨这么难?最长圈养记录仅198天,咬死俩鲨鱼后被释放
- 人类为什么都喜欢和好看的人交配繁衍?
- 什么是“现代”与“传统”的界限?霍尔对此的认知更为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