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纹东方鲀
在生物学上 , 河豚属于鲀类 , 我国共有35种 , 但大部分都生活在海洋 , 也叫海河豚;只有小部分能进入长江流域 , 被列为“长江三鲜”的暗纹东方鲀就在此列 。
河豚在民间享有“鱼中之王”的美誉 , 但和刀鱼、鲥鱼不同 , 河豚的内脏和血液中含有河豚毒素 , 被人们称作“最危险的美食” 。 我国流传着“拼死吃河豚”的说法 , 野生的河豚毒性很强 , 只有经过专业厨师的料理才能食用 。 现在市面上出现的河豚全是养殖品种 , 毒性很低 , 安全性也得到了保证 。
最后就是大名鼎鼎的鲥鱼 , 鲥鱼的洄游开始于每年4月下旬 , 此时刀鱼的洄游已经结束 , 河豚的渔季也渐入尾声 , 但成熟的鲥鱼刚开始集结 , 先后经江苏-安徽-江西进入鄱阳湖 , 并沿赣江逆流而上 , 最后在新干至吉安江段产卵 。 我国渔谚中素有“谷雨见鲥鱼”的说法 , 直至每年6~7月 , 长江鲥鱼进入产卵盛期 , 此时也对应捕捞的旺季 。 7月中旬以后 , 鲥鱼的幼鱼在鄱阳湖的南部湖区集结逗留 , 当年秋季由湖口进入长江干流 , 最终于冬季潜入海洋生活 。
长江鲥鱼
鲥鱼在海洋中生活3~4年才会洄游 , 其肉质更像是海水鱼 , 远非普通江鲜所能媲美 。 根据老渔民的介绍 , 鲥鱼具有肉嫩、脂厚、鳞鲜、汤美的优点 , 这种鱼还非常爱惜自己的鳞片 , 一旦触到渔网便不再挣扎 , 乖乖束手就擒 , 所以鲥鱼也被称为“惜鳞鱼” 。 鲥鱼的精华恰好也在银光闪闪的鱼鳞上 , 鳞下有丰富的脂肪 , 鲜嫩肥美而不油腻 , 风味堪称一绝 。
辉煌一时的长江三鲜:鲥鱼消失不见 , 刀鱼、河豚陷入危机
作为重点渔业对象 , 长江三鲜在我国可谓辉煌一时 , 刀鱼、鲥鱼、河豚的最高年产量都突破了1000吨 , 长江刀鱼最高创下了3750吨的极值渔获 , 鲥鱼最高产量为1575吨 , 河豚则为1500吨 。 得益于丰富的渔业资源 , 鲥鱼、刀鱼一度低至白菜价 , 70-80年代的长江刀鱼一斤仅售0.59元 , 重达三斤的鲥鱼也不过0.8元一斤 。
这里就以长江刀鱼为例来看上世纪的资源盛况 。 据资料记载 , 20世纪70年代 , 江中的刀鱼有80%以上都是3~4龄的高龄鱼 , 平均体长超过30cm , 均重超过110g 。 刀鱼的成汛时间也在70年代达到了高峰 , 平均为20天左右 , 鱼群规模蔚为壮观 , 从江苏镇江到湖南的洞庭湖皆有稳定的产量表现 。
由于刀鱼的生产太过重要 , 我国为此专门成立了刀鱼的资源调查协作组 , 统计了中下游省市生产现状 。 根据《长江刀鱼资源及其利用》的科学报告 , 在1973年 , 长江刀鱼的产量记录为700~800万斤 , 而刀鱼幼鱼的产量是成鱼的2~3倍 , 捕捞量约是2000万斤左右(约合1万吨) , 而自然资源远多于捕捞量 , 大家可以想象刀鱼的资源基础是多么雄厚!
辉煌的长江刀鱼也造就了繁荣的长江渔业 , 渔船的规模与渔获量高度同步 。 以江苏常熟为例 , 当地在1968年共投入了46艘渔船 , 共捕获5.4万斤刀鱼 , 平均每条渔船捕捞1174斤;1973年 , 船只投入数量增加到72艘 , 总产量增至25.53万斤 , 单船产量为3550斤 , 单船捕捞能力提升了三倍 。
但在高强度的捕捞下 , 刀鱼的年龄结构、规格大小开始朝消极方向演变 。
90年代是一个重要的转折期 , 一方面 , 高龄的长江刀鱼在明显减少 , 主体鱼种变成了1~2龄 , 平均体长不到20cm 。 另一方面 , 长江刀鱼的平均体重也跌破了20g , 二两以上的大刀鱼越来越罕见 。 在1996年 , 体重50g以上的刀鱼所占比例为30% , 而到了1998年 , 同一体重组的刀鱼仅占10% , 这反映出大部分刀鱼都变成了小型鱼、低龄鱼 。
紧随而来还有鱼汛消失、成汛时间减少等信号 。 2005年 , 长江刀鱼的鱼汛期由原来的20天减少到3~5天 , 安徽全域、江苏的南京、镇江、扬州等江段的鱼汛规模锐减 , 品质下降 。 2009年 , 长江干流仅剩下江苏的常熟、江阴一带还能看到少量的刀鱼群 , 但资源丰富度显著降低 , 不足以维持高强度的商业捕捞 。
江苏镇江:刀鱼历史捕捞量
无独有偶 , 长江鲥鱼、河豚也未能幸免 , 渔业产量都经历了从高峰到低谷的转变 。 其中 , 江苏段是河豚的主要产区 , 1959年的河豚产量高达409吨 , 1973年已经不足50吨 , 90年代仅剩10多吨 , 鱼汛亦消失不见 。 幸运的是 , 河豚目前仍保留有一定的野生种群 , 在长江下游的监测中有较高的出现率 。
相比之下 , 长江鲥鱼才是目前处境最为惨淡的名贵江鲜 , 它的消失是长江生态的“物种之殇” 。 1984年 , 国内最大的鲥鱼产卵场迎来鱼汛 , 八艘渔船连续作业30天也仅捕获了87条鲥鱼;1989年 , 鲥鱼的繁殖群体已经凤毛麟角 , 捕捞量只剩17尾 。 在关乎鲥鱼命运的90年代 , 我国成立了鲥鱼专项调查组 , 试图在长江下游寻找鲥鱼的蛛丝马迹 , 但结果令人大失所望 。
推荐阅读
- 江苏突发“灭门”惨案!夫妻闹离婚,丈夫讨要装修款未果起恶念,怒杀妻子一家四口
- 江苏发生重大刑案,一家四口惨被杀害,知情人披露嫌犯作案动机
- 江苏金湖一家四口被杀:不要急于把悲剧的原因硬往“二婚”上归结
- 小偷把20万的包扔了,只偷走2000块钱,虽然不识货,但少判刑了
- “持械”聚众斗殴如何辩护?
- 网传江苏两名干部发生不正当关系,更多细节被挖出,官方给出回应
- 江苏一家四口被杀、嫌犯是二婚女婿:贪财,骗钱,在玩火
- 必须严惩!江苏一户人家四口人全部被杀害!
- 新年临运气到!稀有物种“花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