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纵股价手法探秘:不同的套路,一样的恶意!( 二 )


控制多个账户实现股票交易 , 并非只存在于股票操纵中 。 有的上市公司相关方也会利用信息等优势 , 通过多个马甲对自家股票进行倒手炒作 。 这种交易模式虽然暂时没有被定性为操纵股价 , 但具有持股优势和信息优势 , 且更易实现短期套利 。
今年1月7日汉缆股份披露的一则《行政处罚决定书》 , 将这一模式告知了市场 。 2015年夏 , 正值A股牛市癫狂期 。 汉缆股份控股股东青岛汉河集团控制了20个自然人证券账户交易自家股票 。 在这个过程中 , 账户组先是通过大宗交易买入其减持的汉缆股份 , 后通过大宗市场或二级市场交易汉缆股份 。
王峰对记者介绍 , 这种“大宗交易买入、二级市场卖出”的交易模式 , 原本是部分FA等机构涵盖的业务 , 包括大小非、产业资本在内的股东将部分持股卖给机构 , 机构再择机从二级市场出售 , 业内也将这种做差价的中介称为资金掮客 。 但此后这一模式曾一度出现异形变体 , 个别公司以减持、转让名义 , 掩盖委托炒股;也有的部分炒作资金通过大宗交易平台购入股份 , 为后期拉抬股价锁仓 。
从汉缆股份案例来看 , 中间链条斩断 , 改为控股股东方全覆盖 。 在相当一段时间 , 汉河集团及其关联公司是以借款的名义 , 向账户组的名义持有人提供资金 , 监管方所调查到的这个数据高达23.74亿元 。 这些资金转入账户组名义持有人银行账户后 , 在汉河集团员工的控制下 , 又会转入账户组 , 用于从事涉案证券交易活动 。
声东击西
【操纵股价手法探秘:不同的套路,一样的恶意!】从证监会披露的操纵市场被罚案例来看 , 连续交易是重要特征 , 具体可分为“建仓、拉抬、出货”三个阶段 。 在这个过程中 , 另类的申买手法尤其值得关注 。
以陈霄操纵牧高笛建仓期为例 , 牧高笛账户组连续竞价阶段申买数量为82万股左右 , 不低于卖一价申买数量接近54万股 , 占连续竞价账户申买数量比例为65.69% 。 同时 , 账户组不低于卖一价申买对应成交数量 , 占市场连续竞价总成交量比例13.74% 。 在拉抬期与此类似 , 多次出现账户组不低于卖一价申买数量占连续竞价账户申买数量占比很高的情况 。
这种另类的申买手法声东击西 , 与“伪市值管理”常采用的手段有相似之处 。 “这些挂单并不是为了成交 , 是配合盘口需要 , 先申报后撤销 。 ”市场人士对记者解释 。
王峰对记者表示 , “伪市值管理”与股价操纵往往只有一步之遥 。 “操纵者通常在建仓期间也会有卖出 , 在出货期间也会常有买入 , ‘做T’才是常态 。 在这个过程中 , 往往伴随着对倒交易和虚假申报 。 这都是操纵股价和‘伪市值管理’的常规手法 。 ”王峰说 。
建仓和拉抬动作的基础 , 是构建持股优势 。 在监管去年12月中旬所披露的唐隆、朱未操纵得邦照明股票价格案例中 , 涉案账户组买入成交量占市场成交量比例曾一度达到75.03% , 阶段性控盘特征明显 。
王峰分析 , 市场中所谓的“庄家” , 无论机构还是大户 , 通常都会高度控制上市公司二级市场流通筹码 , 改变股票供求关系 , 使股票价格偏离投资价值 。 从领罚案例来看 , 部分操纵者已经有了短期游资的“庄家”特征 。
出货也是市场关注的重要维度 。 无论从证监会此前公布的福建金森等案例来看 , 还是从前两年刘锦烨在南岭民爆、正川股份等个股中坐庄实践来看 , 部分市场操纵采用的是跌停出货的彪悍方式 , 导致不少个股出现“一字断魂刀”式跌停 , 关紧了中小散户的卖出大门 。
从证监会近期揭露的案例来看 , 相较于“一字断魂刀”的出货方式 , 有温和化趋向 。 虽然出货阶段 , 也会出现对应标的股价较同期沪深指数和行业指数的偏离 , 不过较大比例没有出现跌停出货 。
上市公司健全制度
更多的上市公司角度对于操纵证券市场的违法行为也越来越重视 , 一大表征就是通过各种制度规定的设定 , 立好安全阀 。 这些制度包括公司章程、投资者关系管理制度、信息披露管理制度、实控人行为规范等 。
深桑达A在2023年元旦前最后一个交易日明确了投资者关系管理制度 , 明确公司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开展投资者关系管理工作 , 不得出现涉嫌操纵证券市场、内幕交易等违法违规行为 。 同时明确 , 公司、调研机构及个人不得利用调研活动从事市场操纵、内幕交易或者其他违法违规行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