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松潘:“+旅游”深度融合,推动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 二 )


此外 , 纪录片《松潘—川西重镇 五彩古城》列入央视《记住乡愁》第七季;首部藏族女性主义题材电影《随风飘散》全国上映 , 斩获国内外9项大奖;羌族红色题材电影《红色土司》荣膺温哥华华语电影节3项大奖 。 一项项鲜活生动的文旅成果 , 呈现着这座千年古城的独特魅力 , 让松潘文化越来越“亮” 。
“体育+旅游”
赛事为引 点燃松潘活力热潮
1月2日 , 以“冰雪黄龙 , 温暖松州”为主题的2022黄龙极限耐力赛·训练营—尼日谷穿越训练线路刚刚完美收官 , 200余名在“挑战自我”中感受无穷魅力 。

黄龙极限耐力赛据悉 , 这是冰雪黄龙·极限耐力赛成功举办的第三届 , 在社会层面和户外运动爱好者群体取得了良好的反响 , 也是松潘深入推进“体育+文旅” , 促进全民健身、体育赛事与旅游、文化深度融合的重要举措 。 黄龙极限耐力赛以“黄龙-牟尼沟-九寨沟”为主线路 , 将黄龙、九寨沟、牟尼沟、松州古城、七藏沟徒步线路、雪宝顶徒步线路和当地茶马古道有机串联 , 2018-2019年线路连续两年还被评为“中国体育旅游十佳精品项目” 。 如今 , 黄龙极限耐力赛已成为松潘的一张“体育名片” 。
近年来 , 还积极探索“户外松潘”路径 , 依托峡谷山岩、瀑布冰川、森林雪地等自然景观 , 洞悉体育旅游市场的旺盛消费需求 , 以举办体育赛事为契机 , 倾力打造了“体育+旅游+冰雪”多元素融合的体育活动品牌 , 实现了景观资源与运动产品融合发展 。

黄龙极限耐力赛其中 , “净土阿坝·红色长征”汽摩拉力赛的举办 , 填补了四川西北部地区摩托车高级别赛事的空白 。 路线途径奇峡沟、雪山梁、黄龙景区等地 , 茂密的天然林、奇特的山岳、幽长的峡谷、万年的钙化石、独特的岩洞、浓郁的民族风情 , 让选手在刺激探险中领略松潘雄奇壮美的高原风光 。
同时 , 以七藏沟、花海子、雪宝顶等户外体验点为主 , 松潘大力发展户外滑雪、徒步、探险、汽车露营等互动体验旅游 , 全方位推动景区旅游向观光、休闲、探险等领域不断延伸融合 , 打造出富有竞争力的复合型旅游产品 , 并积极推广“快进慢游”的十条户外慢游线 。
“农业+旅游”
绿色为彩 构建松潘产业底色
近年来 , 松潘县以聚焦打造“绿色、特色、高效、活力、智慧、开放”的现代农业园区为核心 , 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园区作为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牛鼻子” , 集聚全县之力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 。
夏天行驶在九环线途经松潘的路上 , 从车窗远眺 , 总能看见嵌入蓝天绿原间的一颗靓丽“紫水晶” , 这是备受游客喜爱的网红打卡点——薰衣草花海 。 它坐落在松潘县高原航空镇——川主寺镇 , 占地3000余亩 , 每年盛夏花开 , 吸引无数游人观赏 。 而这片梦幻的高原“普罗旺斯”就属于松潘高原现代农业产业园功能区之一 。

薰衣草基地“景区每年门票收入达到170多万元 , 景区内的餐厅、咖啡厅和其他娱乐设施则多由本地百姓承包 , 可以带动其创收 。 ”据园区负责人介绍 , 产业园区除了薰衣草基地 , 还建设有油料种植基地、版图花海、山巴蔬菜基地、芍药基地 , 还将陆续打造高原动植物保护研究中心、“红军长征过草地”博物馆、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馆等 , 以“生态+农业+文化+旅游”的新模式 , 促进松潘县乡村产业振兴 。
而在镇坪乡麦吉村 , 依据乡“一核多点”的产业布局 , 大力发展农旅、文旅产业等 , 已打造特色民宿2家 , 建立羌绣手工艺品合作社1个 , 种植花椒1000余亩、高山蔬菜2000余亩、高山菊芋500余亩、可食用菊花20余亩 , 形成“种植、加工、销售、观光”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 , 实现了“农旅+文旅”融合 , 帮助100余名村民在家门口就业 , 2022年人均纯收入达19555元 , 乡村振兴全面提速 。

中寨村藜麦丰收以旅促农、以农兴旅、农旅富民 。 松潘县各村村寨寨在“农业+旅游”的强大催化下 , 绿色农产业之歌声声鼎沸 。 绿色农产业链条推动着农旅结合体系的发展 , 集游览观光、休闲娱乐、采摘体验、消费购物于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旅游体系 , 正在助力松潘“农业+旅游”协同发展 , 为县域经济注入新活力 , 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感正不断提升 。
“生态+旅游”“文化+旅游”“体育+旅游”“农业+旅游”……文旅融合成效显著 。 下一步 , 松潘将不断提升文化旅游品牌 , 全力打造“世界旅游重要目的地” , 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 , 扩大“+旅游”融合发展影响力 , 持续推动全县旅游产业转型升级 , 促进群众稳步增收 , 加速实现旅游富民的目标 。 (图文来源:松潘县文化体育和旅游局)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