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和惠子的观点各是什么

庄子和惠子的观点各是什么

庄子和惠子的观点各是什么

文章插图
庄子的观点是坚持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而惠子的观点是“你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乐趣”,没有认识到人具有思考能力,能认识和改造世界 。
庄子的观点其实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反映,也反映了庄子推崇“自然”,反对“人为”的思想 。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是《庄子·秋水》中的一篇语录体议论文,创作于战国年代,记叙了庄子与惠子二人在濠水桥上游玩时进行的一场小辩 。
惠子和庄子看待问题的态度和方法有何不同惠子力辩、拘泥,重求实,对事物有一种刨根问底的认知态度,重在知识的探讨 。庄子智辩、有灵性,崇尚美,对外界的认识,带有欣赏的态度,将主观的情感发挥到外物上而产生的移情同感的作用 。如果说惠子带有逻辑家的个性,那么庄子则具有艺术家的风貌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的观点是什么《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是《庄子·秋水》中的一篇语录体议论文,创作于战国年代,记叙了庄子与惠子二人在濠水桥上游玩时进行的一场小辩 。
【庄子和惠子的观点各是什么】作品原文如下: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 。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 。我知之濠上也 。”
译文如下:
庄子和惠子一起在濠水的桥上游玩 。庄子说:“鲦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 。”惠子说:“你又不是鱼,怎么知道鱼是快乐的呢?”庄子说:“你又不是我,你哪里知道我不知道鱼是快乐的呢?”惠子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这是可以完全确定的!”庄子说:“请从我们最初的话题说起 。你说‘你哪里知道鱼快乐’的话,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快乐而问我 。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 。”
该文章中,惠子好辩,重分析 。对于事物有一种寻根究底的认知态度,重在知识的探讨;庄子智辩,重观赏 。其观点是:鱼是快乐的 。庄子对外界的认识带有欣赏的态度,将主观的情意发挥到外物上而产生移情同感的作用 。如果说惠子带有逻辑家的个性,那么庄子则具有艺术家的风貌 。
庄子的相对主义,固属唯心主义体系,但他觉察到了认识的相对性,指出了物质的不确定性,对后来唯物辩证法的进一步发展是有启迪作用的 。
惠子和庄子子非鱼的故事庄子和惠子两人,以不同的方式来看世界和事物 。惠子是逻辑学家,而庄子却是哲学家 。惠子以理的角度去看分析这个问题,追逐于物,以人的角度,用知识的推论,他关心的是自己的思想,他眼中的问题是理性的 。而庄子是个诗人,他将用诗意来分析这样的事物,熔融于物,以天的角度,用非知识的意境去解剖这个事实,在他心中,天下的事物都应该是美好的 。庄子哲学中有着丰富的美学思考 。
在辩论中,有一个重要的命题,也是论点,那就是“知” 。惠子就认为,庄子和鱼是两个不同的个体,鱼的快乐你怎么能知道呢?庄子却认为,正因为我在河边,在河的桥梁上徘徊,“我”的心情很“从容”,在这里,我感觉到无限的快乐 。所以我觉得,鱼是快乐的,小鸟是快乐的,青山绿水都是快乐的 。他这种一诗意出发,去感染周围,去观察周围的美好,把自己熔融到这样一个意境当中 。他能体验鱼在此时肯定很快乐,因为现在"我"的心情都是快乐的,也许鱼此时并不快乐,但他不在乎 。惠子就不同,他认为万物是分离的,也许人和物是存在某种意义上的联系 。但那种关系是建立在知识之上的,而不是一开始,他们就有联系 。惠子看万物,人在万物之外,理能征服世界,而世界就是理的对象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