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中元节可以放生吗 中元节能不能去河边放生

导语:中元节、寒衣节、清明节并称为三大鬼节,其中中元节是最有象征性的鬼节,所以这天到来之际,人们总是有很多讲究,很多活动是不能在这天进行的 。不过,佛教中,这天并非鬼节,而是盂兰盆节 。那么 , 2022中元节可以放生吗?到底中元节能不能去河边放生呢?一起来了解 。
2022中元节可以放生吗
中元节放生
中元节是完全可以放生的 , 放生是一种善举,没有任何问题 。农历七月十五是中元节,又称鬼节、盂兰盆节 。民间在中元节这天会举办祭祀活动怀念亲人,并对未来寄予美好的祝愿 。
【2022中元节可以放生吗 中元节能不能去河边放生】 中元节这天也是佛教一个重要的节日:
盂兰盆节,节期在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的节日,也称盂兰盆会、中元节 。需要注意,一定意义上,中元节归属道教,盂兰盆节归属佛教,七月半祭祖节归民间世俗 。有些地方俗称该节日为鬼节、施孤、斋孤、地官节等 。
印度佛教仪式中佛教徒为了追荐祖先举行“盂兰盆会” , 佛经中《盂兰盆经》以修孝顺励佛弟子的旨意,合乎中国慎终追远的俗信 , 于是益加普及 。中国从梁代开始照此仿行,相沿成中元节 。不过后来除设斋供僧外,还增加了拜忏、放焰口等活动 。
盂兰盆节文化特点:
盂兰盆节
七月十五也是佛教盂兰盆节 。盂兰盆,梵文Ullam-bana的音译 。“盂兰”,倒悬的意思,倒悬形容苦厄之状,盆是指盛供品的器皿 。佛教认为供此具可解救已逝去父母、亡亲的倒悬之苦 。盂兰盆即“解倒悬”之意 。佛典《佛说盂兰盆经》中记载了这么一个故事:
释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之一目连(亦称目键连),得到六通(六种智慧)后,想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即用道眼视察,看到已逝去的母亲在饿鬼道中受苦,瘦得皮包骨头不成人形 。目连十分伤心,于是用钵盛饭,想送给母亲吃,但是饭刚送到他母亲手中,尚未入口即化为灰烬 。目连无奈,哭着请求佛祖帮助救救他的母亲 。佛祖说:“你母亲罪孽深重,你一人是救不了的,要靠十方僧众的道力才行,你要在七月十五日众僧结夏安居修行圆满的日子里,敬设盛大的盂兰盆供,以百味饮食供养十方众僧 , 依靠他们的感神道力,才能救出你的母亲 。”目连照佛祖的指点去做 , 他的母亲真的脱离了饿鬼道 。佛祖还说:“今后凡佛弟子行慈孝时 , 都可于七月十五日僧自恣日,即佛喜欢日(于佛制每年一夏九十日间,僧众聚集一处安居,坚持戒律、皎洁其行,于最后一日,僧行自恣法,即请僧众举出各自所犯之过失,于大众中发露忏悔而得清净,自生喜悦,称为自恣 。又十方诸佛欢喜其安居圆满之精进修行,故亦称佛欢喜日、欢喜日) , 备办百味饮食,广设盂兰盆供,供养众僧,这样做既可为在生父母添福添寿 , 又可为已逝的父母离开苦海,得到快乐 , 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从此,在汉语系佛教地区 , 根据《佛说盂兰盆经》而于每年七月十五日便举行超度历代宗亲佛教仪式,称为盂兰盆斋、盂兰盆供等 。盂兰盆活动有复杂的仪规,仪润《百丈清规证义记》卷八中详载《兰盆仪轨摘要》,云全卷见《兰盆会纂》中 。其中有净坛绕经、上兰盆供、众僧受食诸仪节 。
盂兰盆节
佛教的盂兰盆会出自《佛说盂兰盆经》 。这部经典讲的是目连救母的故事 。佛陀十大弟子之一目连的母亲堕入饿鬼道,号称佛弟子中神通第一的目连找到了亡母,给她送去饭食,但食未入口,即化成火焰 。目连向佛求救 , 佛说:“汝母罪根深结,非汝一人力所奈何……当须十方众僧威神之力,乃得解脱 。”佛又告诉目连说:“十方众僧于七月十五日僧自恣时,当为七世父母及现在父母厄难中者,具饭百味五果、汲灌盆器、香油锭烛、床敷卧具、尽世甘美,以著盆中,供养十方大德众僧……其有供养此等自恣僧者 , 现在父母、七世父母、六种亲属,得出三涂之苦,应时解脱,衣食自然 。汉传佛教正是根据目连救母的传说故事,创造了七月十五日的盂兰盆会 。[7] 传说,有个叫做目连的人做梦,他梦见自己去世的母亲沦落在饿鬼行列中,于是 , 他送饭给母亲,却屡屡不行 。目连将此事告诉佛,佛劝他供养僧众多行善事 , 以解脱母亲在阴间的罪孽,目连在七月十五这天作盂兰盆(梵意为“解救倒悬”),于是,僧众们“皆先为施主家咒愿,愿七世父母行禅定意,然後受食”,目连尊者的母亲脱离了苦海 。由此可见,佛教的七月十五的盂兰盆节,有两层涵义 , 一是教育人们要供养宗教僧众,二是教育人们多做善事超脱先人罪孽 , 并提倡孝道 。在《易经》中,“七”是一个变化的数字 , 是复生之数 。《易经》:“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天行也 。”七是阳数、天数,天地之间的阳气绝灭之后 , 经过七天可以复生,这是天地运行之道,阴阳消长循环之理 。“七”也带着神秘的色彩,如天上有“七星、人的感情有“七情”、色彩有“七色”、音乐有“七音”、诗歌有“七律”、人体有“七窍”等等 。“七”也是人的生命周期,七岁始受教育,十四岁进入青春期,二十一岁身体完全成熟…… 。七数在民间表现在时间上阶段性,在计算时间时往往以“七七”为终局、复生之局 。“七月是个吉祥月、孝亲月,而十四日(二七)是“七”数的周期数 。
一般认为,中元节也即为“盂兰盆节”;其实这种认识存在很大的误解 。正确来讲,七月十四祭祖节、中元节与盂兰盆节,是分属于民间俗信、道教与佛教的说法,三者呈并列关系,而非一个节日的三个不同名称 。自道教兴起后,“三元说”的“中元”二字 , 在唐中后期正式被固定为节名,并将节期设在七月十五日 。这个节日是三俗合一的节日 。“中元节”形成之前 , 七月十五早已被佛教征用 。佛教中的七月,原为一个佛的欢喜月,而非“鬼节” 。但为何七月的盂兰盆节成为“鬼节”呢?盂兰盆,是梵文Ulambana的音译,原意为“救倒悬” , 即解救在地狱受苦的鬼魂 。佛经《盂兰盆经》在西晋时期翻译传入中国,经中有“目连救母”的故事,与当时仍然存有的孝道观念暗合,后被推崇“三教同源说”的南朝的梁武帝萧衍提倡,将其定为一个民俗节日,当时其主要功能是供奉佛祖 。只是到了宋代才发生了变化,发展为荐亡度鬼 。不知是巧合,还是道教附会佛教的盂兰盆节 , 中元节与盂兰盆节都设定在七月十五这一天 。以至于后世以为,这两个是一个节日的两个名称 。同时也由于其意义和习俗早已难以分清,两个节日的习俗开始混用 。
查看全部

↓往下拉,下面的文章更精彩!↓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