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具特色的长春方言文化

当初雪村的一首《东北人都是活雷锋》唱响了大江南北,同时也让全国人民了解到了东北话的艺术 。不过你如果认为东北地区都是说着东北方言那就大错特错了,在长春文化里他们的方言就起源自河北 , 融入东北特色 。
长春方言属于东北官话吉长方言长哈小片,起源于大量的河北 , 山东移民与原关外汉人和满族人语言的混合 。由于长春在建国后大量各地移民融入 , 所以又形成了口音较东北大部分地区为轻 , 即更接近普通话的特点,在东北仅次于哈尔滨 , 有“哈一长二”的说法,这两个城市在全国范围来看都是普通话普及程度排名前列的 。
长春方言当然也具备了东北话很多特点 , 比如儿化音较多,(r)和(y)不分,平舌音和卷舌音容易混淆等 。此外有大量独特的用词 , 特别是形容词方面,随着一些小品和影视作品在全国流行,很多本地土语已为各地人所知 。
相对于南方很多地区“十里不同音”的状况,东北的广阔领域内口音则相对一致,对于长春来说,来自周边市县的人和市区的人交谈时,一般也不易区分 。当然各市县也有各自独特的语言特点,例如有一句话叫:“农安县,三大乏:嗯哪嘎哈不远遐”,说的就是当地主要的特色用语 。
长春城区内有特有的方言,如大回(左转) , 小回(右转),踩一脚(公交车,出租车乘客用来说下车用语),得儿(der一声儿化音 , 与其它东北吉林全为贬义不同 , 既可能有贬义,也可能有褒义,看具体语境) 。
长春方言 , 与东北其他地方的方言,大体相同,可以互为通用,只是有些文字的读音略有差异 。我国现在都在推行普通话 。但是有些方言,并不是普通话完全能代替的 。不管社会如何发展变化,方言仍然有着很强的生命力 。
【独具特色的长春方言文化】特别是长春一带的方言,有的很形象,很生动,含义丰富,表现力强,有的还具有一定的时代特征 。因此 , 这种方言往往还是要保留传播下去的 。长春方言,也常常出现在一些文学作品中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