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法上的预期利益损失怎么理解】第一 , 可预见性规则 。可得利益不应超过违约方在订立合同时预见或应当预见的损失 。一个人合理预见的损失为一般损失 , 违约方应当赔偿 。违约方的预见能力高于一般人,可按违约方的实际预见能力确定赔偿范围和额度,但该特殊预见能力应当由守约方举证;第二 , 减轻损害规则 。守约方不得就其本可以采取合理措施予以避免的损失主张赔偿 。对于守约方是否采取了措施以及采取的措施是否合理,应当根据守约方采取措施的具体情况判断 , 其次要看守约方的主观方面 。对此,违约方付举证责任 。守约方采取减损措施所支出的费用应由违约方承担;第三,损益相抵规则 。守约方因违约方的违约行为而获得利益时,其实际赔偿额应当为损失减去该利益的差额;第四,过失相抵原则 。守约方对损失的发生也有过错的 , 应对其过错造成的损失承担责任,但是守约方的过失行为必须是损害发生或扩大的共同原因 。对此,违约方付举证责任 。
推荐阅读
- 合同法旅游合同法
- 合同法解释一
- 合同法注意事项
- 合同方式是什么意思
- 合同法中债权人的权利有哪些
- 合同格式条款的解释原则
- 合同副本是合同的复印件吗
- 合同管理的目标是什么
- 合同管理应该涉及哪些方面
- 合同管理师的考试介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