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量作弊:莫让“假点击量”伤了好内容( 二 )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有些影视剧虽制作粗糙,但启用了一些当红的“流量明星”,吸引不少粉丝的关注,带来收视率和点击量;此外,内容不精良的漏洞会通过购买视频点击量来弥补,以此获得“漂亮”的观看数据。影视剧作圈似乎陷入了“你买我也买”、播放量“50亿”、“60亿”不断攀比的怪圈。

  衡量一部影视作品的好坏,播放量的确是其中一个评价维度,但绝不是全部。很多观众抱怨现在的电视剧“难看”,剧情枯燥、逻辑不通。一些“流量明星”的业务能力也不被观众认可、演技备受诟病,只因“正当红”,常被投资方花重金请来,认为能吸引更多观众关注,最后却发现结果并不尽如人意。当深耕优质内容让位于“拼流量”、“拼点击量”的行业潜规则,“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就会出现,影视行业也会偏离健康的发展轨道。

  制播双方“各取所需”

  在视频网站“购买点击量”操作中,剧作方和视频网站都难说冤枉,双方都在参与和获利。而如今,一条完整的流量造假产业链早已形成,利益链条与电视剧购买收视率类似。

  一位不愿署名的制片人告诉笔者,制片公司通过各种“渠道”“购买”剧作播放量的作法基本算业内常态,能让制片公司和视频网站在某种程度上“各取所需”。原因在于,随着影视剧播放量的攀升,其所属制片公司可以实现名利双收;同样,视频网站也会因为剧作播放量好、关注度高,赢得更多与其他制片公司合作的机会,同时吸引来更多的广告赞助商。也正是因为在“买播放量”中尝到了甜头,如果制片公司不主动购买播放量,有些视频平台也会自己进行数据造假。“比如同一部剧在三个视频网站同时播放,其中两家播放量都很亮眼,单单剩下一家的播放量很低,很可能就会造成制片公司对这家视频网站的运营水平产生质疑,进而影响以后的合作。”这位制片人说道。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