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阔东方潮 奋进新时代——庆祝改革开放40年】 立下愚公志 再战小高陵( 二 )
有一道风景,层层梯田连九霄;有一首歌,曾唱遍日月山下,湟水河畔;有一种精神,曾经激励了湟源几代人。...。【【壮阔东方潮 奋进新时代——庆祝改革开放40年】 立下愚公志 再战小高陵】
深秋,正值山野五彩斑斓时,驶出109国道,走进小高陵村,穿过树木萦绕的村庄,一条新修的旅游公路,将车引向层层梯田依山环绕的小高陵山。 山顶上红旗招展,仿照上世纪50年代建筑修建的一座座土木房,原汁原味地展现着昔日的风貌。 踏着一条木栈道缓步而行,眼前的山岭上树木纵横,层层梯田内金色麦田和多彩花卉与远处皑皑白雪的华石山构成了一幅深秋壮美图。 “以前,这里是‘拉羊皮不沾草’的秃岭荒山。”原村党总支部书记李积福介绍,刚刚解放的几年,全村山坡地水土流失严重,洪灾旱灾频发,当时的土改工作组将小高陵面貌总结为山穷、地穷、人穷的“三穷”村落。 穷则思变,不畏艰难。 1956年,在党组织的带领下,全村合作化运动把分田单干的小高陵人组织了起来,与穷山恶水宣战。 兴修梯田广栽树。在生产工具极其落后的条件下,全村凝聚起来,凭每个人的一双手两个肩膀,不分昼夜埋头苦干。 “从首任村支部书记开始,村干部身先士卒,一任接一任,一茬接一茬带领村民干。遭受失败不气馁,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总结新经验新方法。”小高陵村第一书记赵金忠介绍,这是今天我们党员干部需要学习的。 “当时的想法,栽活了树,水不下山,土不出沟,庄稼就保住了。”听说采访人员来采访修梯田的事,村里的老人李生林说起当年的事。经过一次失败后,村支部决定从山顶开始治理,变鱼鳞坑为水平台,这样既可以蓄水,提高林木成活率,又可以拦截山洪。 “那时的确苦,但干部特别能干,带头干,群众特别拥护,跟着干。”几年后,修梯田种树的做法获得成功,还探索出了山顶“戴帽子”,山腰“勒带子”,坑坑洼洼造林子的浅山生态综合治理模式。 小高陵村几十年如一日坚持治山治水,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创造出今天层层梯田连九霄、绿树成荫满山坡的奇迹,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充分体现。 1971年,西安电影制片厂拍摄的科教片《治山造林保水土》真实记录了小高陵人民战天斗地的奇迹,其中的主题曲《小高陵人民多奇志》传遍全省各地,成为小高陵精神的雏形。 “1990年,经海东地委将小高陵精神总结概括后,青海省委向各级党组织发出向小高陵学习的通知: ‘始终坚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始终坚持艰苦奋斗、艰苦创业。’” 湟源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陈元军介绍,精神能焕发动力,精神是我们今天的宝贵财富。湟源县将继续传承和弘扬“敢为人先、实干善成”的小高陵精神,使其成为新时期广大党员干部淬炼党性的熔炉,坚定信仰的旗帜,凝聚精神的高地。推荐阅读
- 波澜壮阔的乌兰巴托大海战 钓鱼帖你看懂了吗?
- 楚国的崛起之路 被周王室鄙视后的奋进开始
- 楚国的崛起之路 从一次周王室鄙视后的奋进开始
- 揭秘传奇人物伍子胥波澜壮阔的一生
- 秦始皇波澜壮阔一生 却终结在平淡甚至可笑的事
- 隋炀帝波澜壮阔悲喜人生 暴君还是英雄
- 秦始皇 波澜壮阔一生 却终结在平淡甚至可笑的事
- 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宏伟蓝图已擘画 青年奋进正当时
- 「青海日报」海北:砥砺奋进奔小康 ——“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蹲点调研之十二
- 「海北」海北:砥砺奋进奔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