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阔东方潮 奋进新时代——庆祝改革开放40年】 立下愚公志 再战小高陵( 三 )
精神焕发动力
有一道风景,层层梯田连九霄;有一首歌,曾唱遍日月山下,湟水河畔;有一种精神,曾经激励了湟源几代人。...。【【壮阔东方潮 奋进新时代——庆祝改革开放40年】 立下愚公志 再战小高陵】
秋末,日月山下的密林五彩斑斓,药水河畔的109国道车水马龙,在“排骨面片”的诱惑下,小高陵村依旧吸引着过往车辆驻足。 “ 1988年我们俩口子在小高陵开了第一家香香排骨面片馆,一开就是30年。”村民李忠林夫妇回忆起自己走过的这30年还是意味深长。 “那时砖厂在路边修了3间土坯房,条件也不好。煤啊!肉啊!全用自行车到县城去驮。”起初夫妻俩还没有多大信心,一边种地,一边开饭馆。但吃饭的人一天络绎不绝,虽然眼睛睁开忙到熄灯,但增加了收入,心里暖暖的。 “这么多年过去了,很庆幸,当时听了书记李积福的话,还借给我400元现金发展。如果没有他的支持,没有改革开放的好政策,我还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哪有今天的好生活。”李忠林自豪地说,开饭馆后,在周边乡镇,我第一个骑上摩托车,第一个买上私家车,还教会了很多村民开起了饭馆。 如今,小高陵集镇村民开饭馆、超市、汽车修理的已达到70家,成为109国道马路经济一道亮丽的风景。 “改革开放,作为党员干部就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让全村人增加收入,过上好生活。”改革开放后,小高陵村先后建成了小高陵砖厂、花岗岩板材厂、钢窗厂、酩馏酒厂等集体企业。 “砖厂最红火的时间是上世纪90年代,年销量达到1000万块,以前我在砖厂不仅每月拿工资,年底砖厂还给每家每户分红。当时村集体有存款,最多时达到了100多万元,是全县最有钱的村。”村民张寿福说,特别是村里设立了农作物实验区,并开办了酒厂、养殖场,今天看来实现了“种植、养殖、加工”一体化,走在了全省的前列,成为全省发展集体经济的典型。 “依靠群众,威力无群;脱离群众,一事无成。”小高陵村干部深有感触地说: “群众发动起来了,好办法就出来了。” 80年代,小高陵村在农村改革中,保留集体经济成分,兴办林场。据时任林场场长陈永吉介绍,自1956年创办林场,每年提供青杨9000株、黑刺30万株,全部栽到了村里的山坡上。作为集体林场,当时发挥出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不仅为全村治山治水提供了树苗,还使全村的绿化面积达到56% 。 “从1998年开始,林场育苗对外销售,每年为村集体收入3万元,并分红给村民,这一分就是10年。”陈永吉说。跨入新世纪,小高陵积极发挥党组织的凝聚力,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开展党群小组帮贫致富活动,勇挑新农村建设重担,在全县率先建起新农村样板。 “敢为人先、实干善成”。不管是严寒酷暑,广大群众和干部一道战天斗地;还是干群以认识和行动的高度一致,这种精神为全村凝聚了力量,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焕发了新动力。推荐阅读
- 波澜壮阔的乌兰巴托大海战 钓鱼帖你看懂了吗?
- 楚国的崛起之路 被周王室鄙视后的奋进开始
- 楚国的崛起之路 从一次周王室鄙视后的奋进开始
- 揭秘传奇人物伍子胥波澜壮阔的一生
- 秦始皇波澜壮阔一生 却终结在平淡甚至可笑的事
- 隋炀帝波澜壮阔悲喜人生 暴君还是英雄
- 秦始皇 波澜壮阔一生 却终结在平淡甚至可笑的事
- 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宏伟蓝图已擘画 青年奋进正当时
- 「青海日报」海北:砥砺奋进奔小康 ——“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蹲点调研之十二
- 「海北」海北:砥砺奋进奔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