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工匠”靳永红( 四 )

靳永红的舅舅在村里经营着一家小卖部。小卖部里一种雨鞋的包装盒引起了靳永红的极大兴趣,他想尽方法得到包装盒后,立即在这种硬纸板上像模像样地学习起皮影雕刻来。令他意想不到的是,眼前的纸板不像牛皮那样柔软,不是弄坏纸板就是下刀程度、深浅掌握不好,但他始终没有灰心。经过认真反复的雕刻练习,终于,纸板上跃然出现了生动逼真、活灵活现的影人形象。

父亲看到靳永红如此喜爱皮影雕刻,不顾家庭经济拮据,给他买来了一张牛皮让他练习雕刻,当“铲刀、切刀、斜刀、圆刀、半月凿子、小榔头、木制棒槌、木衬垫、火砖”等工具逐一摆放在靳永红面前的那一瞬间,他高兴极了。但很快他就感觉到了牛皮和刻刀似乎与他存在着某种冲突,刻刀有时候根本不听使唤。为了尽快掌握雕刻技术,他沉浸其中,常常忙碌到夜深人静。

1977年,15岁的靳永红完成了有生以来的第一件雕刻作品——《高盔》。按他的话说,这是皮影雕刻中最为复杂的作品。最后一道工序完成时,他如释重负,溢出了欣喜的热泪。他像获得了一件宝贝似的小心捧着作品跑到堂屋里找父亲,可父亲不在,他又一路跑到自家的田地里去找……父亲停下手中的农活,接过他的作品,端详了一阵,淡淡地说:“像点啦。你把另一张皮子刻出来,可能就有了功夫。”父亲的话,像暖暖的阳光洒在他的全身,他感到无比的快乐和幸福。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