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中国这样干】苏州:全力打造开放型创新经济

提示您本文原始标题:苏州:全力打造开放型创新经济

【高质量发展中国这样干】

光明日报采访人员 苏雁

日前 , 陈奕钦在升任位于爱尔兰的强生医疗全球关节制造副总裁后 , 向总部提出申请 , 在苏州留间办公室 , 作为他管理亚太业务的办公点 。 之前他是强生(苏州)医疗器材有限公司总经理 , 用他的话说 , 这既是战略上的考虑 , 也有感情上的不舍 。 9月初 , 强生苏州公司在建的共享产业园 , 被“覆盖”进新设的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苏州片区 , 陈奕钦更加坚定了“扎根”苏州的决心与信心 。

来自苏州市商务局的一组数据振奋人心:今年1至11月 , 苏州经济保持稳中有进 , 进出口20118.2亿元 , 出口12108.2亿元 , 总额占到全国的7.1% , 占据江苏全省半壁江山;新增注册外资99.9亿美元 , 增长0.7% 。 实际使用外资45.7亿美元 , 增长4.3%;新设具有地区总部特征或共享功能的外资企业29家 。 市场多元化有效拓展 , 对东盟出口增长12.1% 。 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4295.7亿元 , 增长2.9% 。 数字背后 , 是来自世界五大洲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7万家外资企业对苏州全力打造开放型创新经济的认可和信任 。

江苏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蓝绍敏表示 , 苏州是开放型经济大市 , 唯有积极应对、反向倒逼、加速转型 , 全力抢抓“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自贸区等国家战略在苏州叠加实施的重大历史机遇 , 以“再出发”的雄心、“大开放”的魄力推动创新发展、促进产业转型、强化有效投入、优化营商环境 , 构筑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 , 才能在搏击风浪中再创发展奇迹 。

光束汽车落户苏州 , 霍尼韦尔增资扩股 , 牛津大学、哈佛大学的研究机构也来了 , 围绕新一代显示、生物医药和新型医疗器械、新能源等产业 , 苏州正在打造10个产值超千亿元的先进制造业集群 。

在苏州工业园区上市企业产业园 , 亚盛医药拿了95亩地 , 这里即将建成的是以国际标准打造的企业全球总部、研发中心及产业基地 。 作为一家新药研发企业 , 亚盛医药2016年落户后 , 就像驶上了“快车道” , 接连完成了融资、上市、开建新大楼 。

亚盛医药董事长、CEO杨大俊说:“园区吸引我们的有两点 , 一是对生物医药产业长期的政策支持 , 这是非常重要的 , 因为生物医药产业的特点就是长周期、高风险;二是园区的资本市场包括人才市场是全国最好的 , 企业在园区不愁招不到人、不愁留不住人 。 ”

苏州市委常委、苏州工业园区党工委书记吴庆文表示 , 目前园区正在研究制订进一步促进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意见 , 下一步将致力打造全球生物医药产业新标杆 , 提升新药研发和产业化、高端医疗器械和关键零部件、生物技术及新兴疗法等优势领域发展水平 , 力争到2022年产业规模突破1600亿元 。

位于苏州城西的苏州高新区 , 致力于在“新”字上做文章 。 先后引进中科院苏州医工所、清华大学苏州创新研究院等100多家院所机构 , 累计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00多家 , 积累了厚实的创新家底 。 “我们要把创新资源‘密度’转化为创新经济‘浓度’ , 要把大产业做新 , 新产业做大 。 ”苏州高新区党工委书记吴新明表示 , 新区充分发挥大院大所对产业创新的带动作用 , 力争用3至5年时间 , 形成以芯片为核心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以智能制造为主的高端制造两大千亿级产业集群 , 医疗器械和生物医药、新能源两大500亿级现代产业集群 , 努力在“产业高原”上打造“产业高峰” 。

苏州对标国际 ,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 打造更具竞争力的服务优势 。

蓝绍敏介绍 , 我国已开始全面实施最新版的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和《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 , 苏州多年前就已深入落实“负面清单”管理制度 , 下一步苏州将更加注重“用户思维、客户体验” , 真正按照问题导向解决问题 , 企业需要什么 , 我们就提供什么 , 让企业真正有获得感 。

昆山在国内率先提出“亲商、安商、富商”的理念 , 全国第一家一站式服务中心在苏州工业园区诞生 , 苏州优质的投资发展环境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 , 被世界银行评选为“中国投资环境金牌城市” , 连续八次入选“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