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发病机制、诊断及内镜治疗 | 一文梳理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发病机制、诊断及内镜治疗 | 一文梳理

-----------------------

本文为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授权医脉通使用 ,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发病机制、诊断及内镜治疗 | 一文梳理

-----------------------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发病机制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cute biliary pancreatitis , ABP)是由胆总管结石导致胰管梗阻所引起的胰腺炎 。

一旦胆总管结石嵌顿于胆管远端或胆胰管共同通道 , 胰管流出道将直接受阻或因胰胆管隔膜的压迫而受阻 。 据先前报道 , 26% - 72% 的ABP患者在发病早期进行手术时便发现了胆管结石嵌顿[1] 。

在ABP 患者中 , 高达50%的患者会发生胆管结石自发性进入十二指肠[2,3] 。

Oddi 括约肌痉挛可能是ABP的另一病因 。 因此 , 在诊断急性胰腺炎时 , 确定胆源性胰腺炎的原因并不容易 。

胆源性胰腺炎和酒精性胰腺炎是急性胰腺炎的主要病因 。

ABP占急性胰腺炎患者的20% - 71.4% , 但在不同地区的发病率各有差异 。 在希腊、意大利、英国、瑞典和美国 , 胆源性胰腺炎比酒精性胰腺炎更为常见 , 而在匈牙利、法国、韩国、日本等国家 , 以及中国台湾地区 , 酒精性胰腺炎则是最主要的病因[4-9] 。

诊断

除血清胰酶(如淀粉酶和脂肪酶)外 , 肝胆酶及胆红素水平升高也可提示ABP 。 在这种情况下 , 强烈推荐依据影像学检查结果做出诊断 。 尽管腹部超声是最便捷的检查方式 , 但由于胃肠道内气体滞留 , 肝外胆管常难以显示清晰 , 尤其是在急性胰腺炎患者中 。

腹部CT 在检测钙化结石时相对方便且具有高灵敏度(图33-1) , 但其检测无钙化的小结石时灵敏度有限 。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发病机制、诊断及内镜治疗 | 一文梳理

-----------------------

图33-1:CT图像显示十二指肠乳头处嵌顿结石A. 轴向CT;B. 多层螺旋CT 。 白色箭示一处嵌顿结石

ERCP可应用于高度可疑胆管扩张和(或)胆管炎的患者 。 MRI或EUS具有安全、方便的特点 , 使得它们可在ERCP 前进行 。

此外 , MRCP 可提供类似于ERCP 的影像学结果 , MRCP 在检测胆总管结石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90% 以上)[10] , 但在胆管扩张及小结石中其灵敏度降低[11] 。

EUS是诊断胆管结石最可靠的影像学检查方法[12] , 与ERCP 相比 , EUS 的并发症更少 , 同时对小结石的诊断敏感性更高[13] 。

内镜治疗的适应证

对于有影像学证据 , 以及根据临床症状或实验室检验结果高度可疑胆管结石的患者 , 可采用内镜治疗 。 此外 , 即使尚不能确定胆管结石的存在 , 但患者持续或反复的胆胰酶学水平升高也属内镜治疗的适应证 。 在这种情况下 , Oddi 括约肌功能障碍可能是胆源性胰腺炎的病因之一 。

内镜治疗的时机将在后文讨论 , 但当合并严重胆管炎和(或)持续性胆道梗阻时 , 应考虑急诊ERCP 。 对于临床症状较轻及实验室检验结果轻度异常的患者 , 可先尝试保守治疗 , 包括禁食、补液及应用抗生素 。

先前的研究表明 , EUS有助于改善患者病情 。 研究显示 , 由于EUS的应用使71.2% - 75.4% 的患者避免了不必要的ERCP , 且未增加相关不良事件的风险[13-16] 。

技术

胆源性胰腺炎的最佳治疗方法是取出胆管结石 。 内镜括约肌切开术通常可取出结石 。

ERCP 最初的目的是诊断胆管结石 , 然后通过胆管造影发现结石后使用括约肌切开器行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 。 而后 , 使用取石篮或气囊进行内镜下取石 。

如果结石嵌顿于乳头处 , 使用针刀进行乳头预切开术更优于传统的内镜括约肌切开术 , 因在此种情况下 , 胆道内置管常难度较大(图33-2) 。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发病机制、诊断及内镜治疗 | 一文梳理

-----------------------

图33-2 内镜下见结石嵌顿于十二指肠乳头处

A.胆道嵌顿结石 , 在这种情况下针刀乳头切开术宜为优选;B. 经胆道针刀切开十二指肠乳头后见白色脓汁流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