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规模迈向100万亿元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万美元( 二 )

2019年11月 , 苏宁与中国联通发布“零售云”合作计划 , 升级5G智慧零售门店 。

5G、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一面是新技术拉动的巨大投资 , 一面是不断激活的强大消费市场 。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研究报告预计 , 2020年至2025年 , 仅5G商用直接带动的经济总产出将达10.6万亿元 。

从国际经验看 , 人均GDP超1万美元是中等以上人口规模国家发展的重要节点 。

“就我国目前所处的发展阶段而言 , 跨越这一节点有利于夯实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 , 也有利于增强我国经济发展的韧性 。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副研究员杨光普说 。

在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院长王昌林看来 , 这也意味着中国经济抗压能力及稳定性进一步增强 。 “企业扩大再生产和科技投入的能力更强 , 财政用于基本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的能力更强 , 居民消费能力更强 , 超大国内市场正在进一步强化 。 ”

2019年 , 内需对中国经济增长贡献达89% , 其中最终消费支出贡献达57.8%;高技术产业投资比上年增长17.3% , 补短板领域投资较快增长;劳动年龄人口达8.96亿人 , 受过高等教育和专业技能培训的人才超过1.7亿人 , 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3.3件 , 中国位列全球创新指数排名比上年上升3位至第14位……

3 蓬勃持久的发展动力

站在新10年的起点 , 中国经济需要解答的“考卷”难度不减 。

向外看 , 世界经济贸易增长放缓 , 动荡源和风险点增多;向内看 , 国内结构性体制性周期性问题交织 , 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 。

2019年 , 我国预计减税降费超2.3万亿元 , 专家测算拉动了GDP增长约0.8个百分点 , 直接为市场减负担、加活力 。

从推出规模空前的减税降费、出台《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等改革举措 , 到发布新版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增设6个自贸试验区等开放措施 , 2019年我国改革开放蹄疾步稳 , 成为顶住经济下行压力的关键“秘钥” 。

挑战越是艰巨 , 越要向改革要活力、破除发展瓶颈 , 向开放要动力、拓展发展空间 , 不断激活中国经济蛰伏的巨大潜能 。

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创新驱动和改革开放为两个轮子;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经济工作的部署安排 , 凸显以改革开放为动力的鲜明导向 。

外商投资法正式施行 , 850余项商品实施低于最惠国税率的进口暂定税率 , 部署加快服务外包转型升级……新年伊始 , 一项项务实举措 , 跑出改革开放“加速度” 。

就在本周 , 中美正式签署第一阶段经贸协议 , 历时近两年的经贸磋商取得阶段性成果 。 持续深化改革开放的中国经济 , 前景向好 。 前不久 ,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2020年中国经济增速预测上调0.2个百分点 。

宁吉喆说 , 只要发挥优势 , 坚持新发展理念 , 中国经济完全有能力、有条件、有基础应对各种风险挑战 , 实现持续健康发展 , 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 。

新华社采访人员陈炜伟安蓓申铖(据新华社北京1月17日电)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