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把砒霜当补品 这个民族还掀起了19世纪最荒诞的“服毒”风潮

原创 SME SME科技故事
澎湃新闻@把砒霜当补品 这个民族还掀起了19世纪最荒诞的“服毒”风潮
文章图片
无论哪个年代,都有人会做蠢事 。而越是蒙昧落后的年代,人类就越容易“集体服毒” 。
众所周知,三氧化二砷,也就是我们俗称的砒霜,是一种古老的剧毒 。而宫斗剧中最热门毒药鹤顶红,就是一种含有较多杂质的三氧化二砷 。
澎湃新闻@把砒霜当补品 这个民族还掀起了19世纪最荒诞的“服毒”风潮
文章图片
爱是砒霜,甜到忧伤,《水浒传》中武大郎便是被砒霜所害
然而,就在所有人都对这种毒药避之不及的时候,有一群人却偏偏爱上吃砒霜,他们也因此得名——“食砷者”(Arsenic Eaters) 。而这一诡异的小众行为,甚至还在19世纪掀起了一阵自服毒药的风潮 。
澎湃新闻@把砒霜当补品 这个民族还掀起了19世纪最荒诞的“服毒”风潮
文章图片
19世纪的欧洲,有一个不太惹人瞩目的地区,名为施蒂利亚(Styria,位于现今奥地利 ) 。除了美景与美酒以外,当地最著名的便是那些以砷块为食的俊男美女 。
有时,这些砷块会被成块地吞服 。有时,这些砷块则会被研磨成粉末,洒在面包和熏肉上食用,其中一些人还到了一餐不吃闷得慌的地步 。
澎湃新闻@把砒霜当补品 这个民族还掀起了19世纪最荒诞的“服毒”风潮
文章图片
施蒂利亚地区的食砷者
据估计,这一古怪的癖好是在17世纪开始逐步蔓延的 。当时,施蒂利亚的采矿业迸发着生机 。
而埋在地下的矿石,通常会受到砷的影响,因而需要用烧炼等手段来获取更纯的金属 。在这个过程中,矿石中所含的砷便会与空气发生氧化反应,在烟囱壁处形成三氧化二砷的白色固体,也即我们所说的白砷、砒霜 。因为烟囱内会冒出含砷的白色烟雾,当地人则将这些砷块称为“hittrichfeitl”,意为“白色的烟雾” 。
为了防止烟囱堵塞,施蒂利亚人会定期铲掉砷块,并加以利用 。而这大多数砷块的去向,便是落入当地人的肚子里 。
澎湃新闻@把砒霜当补品 这个民族还掀起了19世纪最荒诞的“服毒”风潮
文章图片
1851年,一名旅居此地的瑞士医生冯·舒迪(Von Tschudi)便在医学杂志上首次介绍了这些食砷者 。
那里的人,多年以来一直坚持着摄入小剂量的砷 。就像服用维生素片一样,他们已经把这种毒物当保健品大量服用 。
他们相信,男人长期服用砷片,可以强身健体,增加活力 。对于女人来说,砷片则可以让肤色变得红润粉嫩,体态更加丰满动人 。而施蒂利亚海拔较高,当地人还认为这种毒药能让他们在空气稀薄的山上行走或工作时呼吸更顺畅 。
澎湃新闻@把砒霜当补品 这个民族还掀起了19世纪最荒诞的“服毒”风潮
文章图片
白砷,图源:Public Domain
根据冯·舒迪医生的最初描述,施蒂利亚人食砷也有个规律,就是愈发沉迷 。起初,他们一次只吃不到半粒米大小的砷块 。维持一段时间后,他们就会根据自身感觉加大剂量 。到后期,一些长期食砷者还会一次性服下了超过致死量的砷块 。
但奇怪的是,这些食砷者就像是对砷产生了耐药性,并没有受到致命伤害 。其中一位60岁的老人,已有几十年的食砷史,但其身体依然健壮,无不良反应 。
更夸张的是,食砷者似乎还会对砷块上瘾 。如果突然错过一顿砷餐或降低了服用剂量,他们都会感到不适,出现诸如失眠焦虑、胃口不佳、呕吐便秘以及痉挛性疼痛等戒断症状 。
澎湃新闻@把砒霜当补品 这个民族还掀起了19世纪最荒诞的“服毒”风潮
文章图片
施蒂利亚妇女,图源1873年7月19日,The Illustrated London News
澎湃新闻@把砒霜当补品 这个民族还掀起了19世纪最荒诞的“服毒”风潮
文章图片
以毒药为保健品,在哪个年代都有发生,并不算稀奇 。过去的人类,还曾大规模地往化妆品和日用品中添加入铅、镭等各种致命元素 。但这群食砷者,却在最大程度上勾起人类好奇心——他们究竟是怎么做到,服用超过致死剂量的砷块,却又活像个没事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