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神话」出身佛门,却被僧侣视作不共戴天的敌人,是他促使周武帝“灭佛”

「古今神话」出身佛门,却被僧侣视作不共戴天的敌人,是他促使周武帝“灭佛”

文章图片

「古今神话」出身佛门,却被僧侣视作不共戴天的敌人,是他促使周武帝“灭佛”

文章图片

【「古今神话」出身佛门,却被僧侣视作不共戴天的敌人,是他促使周武帝“灭佛”】「古今神话」出身佛门,却被僧侣视作不共戴天的敌人,是他促使周武帝“灭佛”

文章图片

「古今神话」出身佛门,却被僧侣视作不共戴天的敌人,是他促使周武帝“灭佛”

文章图片


在中国佛教发展史上 , “三武宗”(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北周武帝宇文邕、唐武宗李炎、后周世宗柴荣)之难 , 曾给蓬勃发展的汉传佛教以毁灭性的打击 。 其中 , 北周武帝之所以灭佛的关键性人物即为卫元嵩 。
卫元嵩 , 益州成都府新繁县人 。 “少不事家产 , 潜心至道 , 明阴阳历算 , 时人鲜知之”(杨楫《元包经序》)在佛教流行的梁末(约公元555年) , 他20岁左右即往峨眉山黑水寺出家 , 为无名法师弟子 , 后曾住成都野安寺 。 当时佛教席卷全国 , 随之泥沙俱下 , 僧人多追逐声名荣利 , 聪明秀出的卫元满也受了这种“下海”风影响 。

据道宜《续高僧传》记载 , 卫元嵩曾于夜静时分问师父说:“世人汹汹 , 贵耳贱目即知皂白 , 其可得哉?”无名知晓其意 , 点拨道只有狂放不羁才能获得声誉 。 卫元嵩随后果然便疯疯颠颠起来 , 他四处周游 , 每到一处 , 后面总跟着一群人看稀奇 。 卫元嵩富于文才 , 写了许多通俗的佛教文学歌谣 , 现在敦煌文书里还存有《十二因缘六字歌词》等作品 , 可见其歌谣曾颇为流行 , 可惜的是其所作千字诗 , 今只留下“龙首青烟起 , 长安一代丘”十字 。

就这样过了20多年 , 卫元嵩觉得蜀地狭小不能展其抱负 , 便与其兄商量要上京城长安与国士们一比高下 , 其兄却说:“王褒、庾信名振四海 , 你一个和尚家 , 何必去自取折辱?”卫元嵩认为这些国士不过多读了几本书、会写几篇文章罢了 , 没有什么雄才大略 。 到了长安以后 , 卫元嵩经旧友介绍认识了很多显贵名士 。 王子晋在《仙笔》说卫元嵩“过太华山 , 遇异人 , 授以按摩之术 。 ”卫元嵩因而对道教产生了浓厚兴趣 , 他在长安与道士张宾结交为友 , 又换上了道袍 。 卫元嵩好言将来事 , 都有证验 , 所以不久便影响很大 。

北周天和二年(公元567年), 卫元嵩以黄老微言向宇文邕献策20道 , 大受宠信 , “赐爵持节为蜀郡公 , 武帝尊礼 , 不敢臣之 。 ”(杨辑序)他凭借自己的巨大影响 , 和道士张宾联合 , 数次请求抑制佛教 , 清洗无行富僧 , 周武帝原本信佛后见佛教泛滥已危及国家的经济政治基础 , 况且又有谶言说黑衣(当时和尚穿黑衣)当称王 , 使他对僧人心存憎忌 。 不过 , 因为当时佛教信徒太多了 , 未敢轻举妄动 , 便调和三教 , 多次进行三教优劣的辩论 。

建德二年(公元573)年) , 武帝亲定三教先后 , 以儒教为先 , 道教为次 , 佛教为后 。 又因打算统一河北而须增兵筹饷 , 终于在建德三年初断、建德五年普禁佛道二宗 , “求兵于僧众之间 , 取地于塔庙之下” , 勒令僧道还俗 。 关山东西数百年来佛寺扫地以尽 , 将四万所寺庙赐与王公为宅第 , 毁像焚经无数 , 300万和尚被逼还俗 , 没收了大量的财宝 。
虽然普禁佛道 , 实际上主要是针对佛教徒的 , 道教不过是殃及而已 。 卫元嵩是武帝的红人 , 当然没有被勒令还俗 , 但也受到影响 , 处境艰难 , 不得已于建德三年回到成都 , 晚年定居什邡 , 北周静帝时死于什邡 , 被葬于县衙东侧 。 卫元嵩竭力向武帝游说而导致了这次法难 , 所以僧侣将他视作佛门大叛徒和不共戴天的敌人 , 一千多年来攻击咒骂有加 。 道士们也因道教未能幸免而摒弃了他 , 他实际成了佛门道冠都在唾弃的人物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