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张学锋:白太守的苏州一年(下),

_原题为 张学锋:白太守的苏州一年(下)
“黄鹂巷口莺欲语 , 乌鹊河头冰欲销”
拣完贡橘 , 时节进入冬季 , 宝历元年也在白太守今日宴西楼明日卧北亭的岁月静好中悄然流逝 。 年底收官封印 , 府舍中的本籍吏员一个个都回家过年了 , 单身赴任的白太守一下子就闲了下来 , 但周判官应该就在身边 , 带着几个随从安排着太守的年假生活 。
初老的太守自有其难言的苦恼 。 虽然自己尚觉未老 , 但周遭的年轻一辈已将你视为长者、老者 , 自己也碍于身份 , 难以真心结交 。 白太守在《郡中闲独寄微之及崔湖州》诗中透露了这种心情 , “少年宾旅非吾辈 , 晚岁簪缨束我身 。 酒散更无同宿客 , 诗成长作独吟人” , 以至于“官高年长少情亲” 。 宝历二年的正月 , 白太守就是在这样的心境下度过的 。
宝历二年正月初一(公元826年2月11日) , 万户歇业 , 白太守无处可去 。 正月初二 , 亲友之间开始拜年 , 白太守单身赴任 , 寓居郡斋 , 孤家寡人 , 除了象征性地接受些新年贺辞外 , 别无它事 。 正月初三 , 百无聊赖的白太守出门闲逛了 。 对诗文奇才的白太守而言 , 周遭事事事能入诗 , 就在穿巷过桥的不经意间 , 吟出了《正月三日闲行》七言一首:
黄鹂巷口莺欲语 , 乌鹊河头冰欲销 。
绿浪东西南北水 , 红栏三百九十桥 。
鸳鸯荡漾双双翅 , 杨柳交加万万条 。
借问春风来早晚 , 只从前日到今朝 。
这是一首最能让人感受到苏州意象的唐诗 。
唐代的苏州刺史衙门 , 范围大致东起今公园路 , 西至今锦帆路 , 北至今草桥弄 , 南至今十梓街 , 今苏州体育场和苏州公园(大公园)是其旧址 。 刺史衙门的正门在十梓街五卅路口 , 直对平桥直街 , 往南便是乌鹊桥路 , 南端就是横跨在乌鹊河上的乌鹊桥 。 这一点没有疑问 。 白太守也自注“乌鹊”为河名 。
『苏州』张学锋:白太守的苏州一年(下),
文章图片

红线内部区域为唐代苏州刺史衙门大致范围 , 改绘自百度地图
接下来是“黄鹂巷” 。 “黄鹂” , 白太守自注曰“坊名” 。 但当时苏州是否有黄鹂坊 , 这是个未知数 。 传为唐人陆广微撰述的《吴地记》中虽然列有“黄鹂”一坊 , 但已被视为“古坊” 。 后世苏州地方志提到“黄鹂坊” , 也多是依据白太守诗句而来 。 但不管怎么说 , 吴郡苏州曾经有过“黄鹂坊” , 白太守也许只是为了与现实中的“乌鹊河”对仗 , 才选择了历史上的“黄鹂坊” 。 南宋刻成的《平江图》上 , 在今景德路与汤家巷、吴趋坊交界处刻有“黄牛坊桥” 。 这座桥 , 到清代的《姑苏繁华图》中已经变成了“黄鹂坊桥” 。 但黄鹂坊桥附近是否就是古黄鹂坊 , 是否就是白太守印象中的“黄鹂巷口” , 这就很难说得清楚了 。
『苏州』张学锋:白太守的苏州一年(下),
文章图片

《姑苏繁华图》局部描绘了新郎新娘拜堂的场景 , 有学者认为此场景发生的地点即为黄鹂坊桥附近
“黄鹂巷口莺欲语 , 乌鹊河头冰欲销 。 ”正是江南正月时节的实情 。 “绿浪东西南北水 , 红栏三百九十桥 。 ”历史上苏州城内河道之多 , 只要看一眼《平江图》便可知晓 , 不是两街夹一河就是前街后河 , 而今天苏州城区的河道已不足唐宋时期的五分之一 。 有这么多的河道 , 必定就有无数的桥梁 。 “红栏三百九十桥” , 白太守自注曰:“苏之官桥大数 。 ”宋人杨备诗称“画桥四百” , 洪武《苏州府志》引前人称桥有“三百六十” , 其实 , 到底有多少桥 , 谁也说不清楚 。
『苏州』张学锋:白太守的苏州一年(下),

推荐阅读